在场记者们突然觉得有趣起来,纷纷拿起照相机,或者拍摄杨锐,或者拍摄迪克。
做许久记者,这还是迪克第次享受聚光灯待遇,他脸色有点变化,道:“杨锐先生,如果理解错误,请您指出。”
“不认为你有基本理解能力。”杨锐摆摆手,道:“其实很想采访下你生物学老师
如果在场记者中,有足够无耻家伙,他们完全可以断章取义,怎吸引眼球,怎写文章。
瑞典媒体喜欢深挖题材,并不代表他们有更高觉悟性,或者更高标准道德感。
望着迪克眼神,杨锐仿佛能够看到,自己被他在报纸上大加鞭笞场景。
丢脸丢到国外什,杨锐其实不太在乎。
个人总归是要丢脸,只要出国人多,就会有人丢脸,更不要说,丢脸也并不值得道德谴责。国内能丢脸,国外就丢得。
不安起来。
这时候,又有名作者,直接问到杨锐,道:“杨锐先生,您是南瑞典报迪克,您是PCR仪发明人,您认为法庭是否应当批准逮捕令和搜查令。”
“法庭想法,不能揣测。”杨锐顿下,道:“通过PCR仪鉴定出来结果,是非常有说服力。”
“如果理解没错话,您PCR仪从874人中选出个人,并认定他是凶手,对吗?”迪克没有追索杨锐话,而是再启话题。
杨锐道:“差不多是这样。”
但是,丢脸丢到科学界就不好玩。
PCR仪制造大新闻,与“机器决定罪犯”标题并列,想想就醉人啊。
杨锐摇摇头,却没有直接回答迪克问题,而是语气尖锐用英语道:“这位迪克先生,南瑞典报迪克记者,你懂生物学吗?意思是,不知道瑞典教育水平是什样,你在大学读过生物学吗?中学呢?”
记者迪克愣下,道:“杨锐先生,如果您想考察资格问题,们南瑞典报有生物学专家可以回答您问题。”
“如果有哪位生物学专家敢将你刚才问题重复遍,会当面将这杯水泼在他脸上。”杨锐说气势凌然。
迪克露出兴奋眼神,提高声量,道:“让台机器决定谁是罪犯,您认为正确吗?”
让机器代替人来做裁决,这样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时不时就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他们中,机器大部分时间都是扮演反派。
杨锐用英语说话时候,语言敏感性要差很多,所以没有听出迪克话中声音,直到对方图穷匕见,杨锐才发现,这家伙竟然是来踩自己。
DNA鉴定与“机器决定谁是罪犯”没有丝毫关系。
但是,杨锐即使如此解释,恐怕也不会得到认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