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诺贝尔留给瑞典人最大遗产。诺奖运营方式,也使得瑞典科学家,在世界顶层科学界中,总是享受着特权地位。
就像是现在,杨锐也得非常耐心为来访瑞典科学家,介绍他PCR实验室,换成来是美国人,自个儿撒尿玩去吧,没空管你。
成名比较久科学家,或者是多次成为诺奖候选人科学家,在如何面对瑞典科学家问题上,往往需要多做思考。
杨锐仗着自己年轻,又是新闻人物,就少许多顾忌。
事实上,他原本也不需要太多操作,他就坐镇PCR实验室,自然有无数参观者来访。
杨锐由此从实验室线脱离出来,但休斯顿等人依旧奋斗在PCR仪旁边。DNA鉴定结果是要用于司法程序,尤其是在开始阶段,人为错误是要尽量避免,新培养出来实验员,还远没有到能自由上岗程度。
相比之下,杨锐将更多时间用在应付参观者方面,倒是轻松许多,可休斯顿等人依旧感到很不好意思。
“你原本是来瑞典做考察,结果变成繁忙工作,真是抱歉。”休斯顿不止次提起此事。给别人添麻烦,这在瑞典文化中是大事。
“能让PCR发挥作用,总归是愿意,耗费些时间,也是没办法事。”杨锐心里乐意不行,换成别诺奖学者,要想请瑞典科学家来参观自己实验室,非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不可,招待起来更是靡费——不光是费用上,更是时间上。
杨锐此时却是简单不行。PCR实验室放在斯德哥尔摩警局,来访宾客首先要被警察局筛轮,又因为PCR实验室是斯德哥尔摩大学合办,于是又要被斯德哥尔摩大学筛轮,最后剩下来,小喽啰就很少。
休斯顿看到这幕,却是心生感激,他太知道顶级科学家
而在诺贝尔奖评选过程中,总共有三个步骤,第是提名,这里面除瑞典六所大学教授之外,还有多所国外大学,以及历届诺奖得主,在这步,算是国际化。
但从第二步开始,就是纯粹瑞典化。
第二步是诺奖委员会筛选被提名科学家。这支五人组成委员会,基本就能决定诺奖大部分归属。不过,真正决定权是握在由数百人组成评审委员会手里,这些评审委员会成员,也都是瑞典科学家,他们代表着最终决定。历史上,五人委员会做出决定,被评审委员会打回去不少,事实上,几乎每年都是要撕场乃至多场。
五人委员会角逐出个名字,评审委员会打回去,五人委员会再角逐个出来,评审委员会再打回去。
不管这两个步骤循环多少次,做出决定,都是瑞典科学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