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品来说,财富是平均分配,而权力仍留在少数特权阶层人物手中。
但是实际上这种社会不能保持长期稳定。因为,如果人人都能享受闲暇和生活保障,原来由于贫困而愚昧无知绝大多数人就会学习文化,就会独立思考;他们旦做到这点,迟早就会认识到少数特权阶层人没有作用,他们就会把他们扫除掉。从长期来看,等级社会只有在贫困和无知基础上才能存在。二十世纪初期有些思想家梦想恢复到过去农业社会,那不是实际解决办法。那同机械化趋势相冲突,而后个趋势在整个世界里都已几乎带有本能性质,何况,任何国家要是工业落后,军事上就会束手无策,必然会被比较先进敌国所直接或间接控制。
用限制生产来保持群众贫困,也不是个令人满意解决办法。在资本主义最后阶段,大概在1920年到1940年之间曾经大规模这做过。许多国家听任经济停滞,土地休耕,资本设备不增,大批人口不给工作而由国家救济,保持半死半活。但这也造成军事上孱弱,由于它所造成贫困并无必要,必然会引起反对。因此问题是,如何维持经济轮子继续转动而又不增加世界上真正财富。物品必须生产,但不定要分配出去。在实践中,要做到这点唯办法是不断打仗。
战争基本行为就是毁灭,不定是毁灭人生命,而是毁灭人类劳动产品。有些物资原来会使得群众生活得太舒服,因而从长期来说,也会使得他们太聪明,战争就是要把这些物资打得粉碎,化为轻烟,沉入海底。战争武器即使没有实际消耗掉,但继续制造它们,仍是方面消耗劳动力而另方面又不生产消费品方便办法。例如水上浮动堡垒所耗劳动力可以制造好几百艘货轮。最后因为陈旧而把它拆卸成为废料,这对无论谁都没有物质上好处,但为建造新水上浮动堡垒,却又要化大量劳动力。原则上,战争计划总是以在满足本国人口最低需要后把可能剩余物资耗尽为度。实际上,对于本国人口需要,估计总是过低,结果就造成生活必需品有半长期短缺;但这被认为是个有利条件。甚至对受到优待些阶层,也有意把他们保持在艰苦边缘上徘徊,其所以采取这方针,是因为在普遍匮乏情况下,小小特权就能够显得更加重要,从而扩大各个阶层间差别。按二十世纪初期标准来看,甚至核心党内人物生活条件,也是够艰苦朴素。但是,他所享有少数奢侈条件——设备完善宽敞住处、料子较好衣著、质量较好饮食烟酒、两三个仆人、私人汽车或直升飞机——使他所处境况与外围党员迥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