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会动)等,以及碗筷盆碟、酒壶等纯银餐具(十人套,俗称“银台面”)。箱子装得满满,九六六年之前,几乎没有打开过。除此之外,另有十六条真丝被面,其中条苏绣软缎被面,绣有华丽精美“百子图”,嫩绿色背景,布满百个嬉戏古装小孩,姿态各异,五彩缤纷。这些财物,明显与朴素机关宿舍不合拍,全留在陕西南路房子里,从不把它们放在心上。
每天早上七点半前,和维德出门,在晨风里走到北四川路,乘有轨电车去外滩上班。经常乘后尾三等车厢,乘客太多,才改乘等车,票价虽贵些,乘客少,视野开阔。司机穿深色制服,手套雪白,直立在车头前,双手控制黄铜曲柄,不时踩踏金属踏板,发出叮叮当当车铃声,每个司机踩出铃声不同,般是单调“叮当,叮当”,难得会听到连串更有节奏叮叮当当声,令人愉快……如果出门晚,只能坐三轮车。那时期早出晚归,忙碌又快乐。
秋天怀孕,去威海卫路(今威海路)745号公费医院(后改名儿童保健院)做检查。记得九五年夏天特别炎热,太阳像火球,柏油马路快要融化。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开始阵痛,大汗淋漓,去医院待产,医生再三嘱咐,痛时不能乱动身子,会影响胎儿,说同室产妇因为动得厉害,翻来翻去,胎儿产出已死,是“动”死。七月二十四日晚,母亲和维德在室外坐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才生下来,是个男孩,重八斤多,很健康。家人守候夜,都松口气,非常高兴。那时工作极忙,生孩子又忙上加忙,俩不假思索,给孩子取名“芒芒”(忙忙)。
婆婆得悉喜讯,立即和小姑惠珍带着箱笼细软,锅碗瓢盆,从黎里镇兴冲冲来沪。她们住大间,俩住小间,另雇娘姨(保姆)买菜烧饭。惠珍孩子还未断奶,表示可给芒芒喂奶,热热闹闹大家子人,就这样在溧阳路住下来。
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晚饭不回家吃,其实公事并不算多,但是会议多、报告多,各科室每天到部长办公室汇报情况,都要记录。李家齐要求严格,常在汇报时当场批评人。有天忽然让搬去他办公室,交给大堆有关基层工会职工业余教育总结材料,要看,不清楚用意,对这类工作非常陌生,硬着头皮看个下午,看得云山雾罩,昏昏沉沉,直想打瞌睡。他见如此反应,有些失望,让打道回府,仍然调回502室。
二
九五年底,部里派到文化广场筹备“爱国主义教育展览会”,离溧阳路很远,早上七点前必须出门,乘1路有轨电车到北京西路下,再换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