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每
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因此当命运来敲你家大门时,抱怨也没有用。他们认为,
们也不能为生活中
些欢乐
事物所动。在这方面,他们
观点与犬儒学派相似,因为后者也宣称所有外在事物都不重要。到
今天,
们仍用“斯多葛式
冷静”(stoiccalm)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
人。
伊比鸠鲁学派
如上所述,苏格拉底关心是人如何能够过着良好
生活,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将他
哲学解释成“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
享受”。不过,苏格拉底另外
个弟子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则认为人生
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
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他说,“至恶之事乃是受苦。”因此他希望发展出
种生活方式,以避免所有形式
痛苦为目标。(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认为人应该忍受各种痛苦,这与致力避免痛苦是不同
。)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伊比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O年)在雅典创办“伊比鸠鲁学派”。他将阿瑞斯提普斯
享乐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里特斯
原于论结合起来。
由于传说中伊比鸠鲁住在座花园里,因此这个学派
人士又被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这座花园
入口处上方有二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地过着舒适
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物。”
伊比鸠鲁学派强调在们考量
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
副作用。如果你曾经放怀大嚼巧克力,你就会明白
意思。如果你不曾这样做过,那
你可以做以下练习:
把你存两百元零用钱全部拿来买巧克力(假设你很爱吃巧克力),而且把它
次吃完(这是这项练习
重点)。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当所有美味
巧克力都吃光
之后,你就会明白伊比鸠鲁所谓
“副作用”是什
意思
。
伊比鸠鲁并且相信在追求较短暂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
快乐(譬如你决定
年不吃巧克力,因为你想把零用钱存起来买
辆新
脚踏车或去海外度
次豪华假期)。人类不像动物,因为
们可以规划自己
生活。
们有能力从事“乐趣
计算”。巧克力固然好吃,但买
辆新脚踏车或去英国旅游
趟更加美妙。
尽管如此,伊比鸠鲁强调,所谓“乐趣”并不定指感官上
快乐,如吃巧克力等。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
种乐趣。此外,
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
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
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
心境则可以帮助
们忍受痛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