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后,欧洲各国于1814年10月—181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领导会议是奥、普、英、俄四国。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签署
总协议,总协议规定:比利时和荷兰组成尼德兰王国,重申奥地利在意大利东北部
统治地位,使奥地利控制许多小公国;俄国得到波兰王国,普鲁士占有萨克森北部和波兹南,马耳他岛归英国所有,等等。
那是斗争十分激烈14天。[62]威尔逊本人不愿意让法国兼并萨尔地区,因为他把这种兼并视为是对其他各种破坏“民族自决权”
第
个先例,而且事实上意大利已经在用要离开巴黎和会[63]进行威胁呢。——意大利觉得自己
切要求和法国
要求并无二致。法国
报纸大肆煽风点火,说布尔什维克主义已从匈牙利向四处蔓延,协约国
欧洲各盟国也煞有介事地说,布尔什维克主义不久将殃及全世界。即使在自己最亲密
顾问——国务卿罗伯特·蓝辛和私人顾问豪斯上校身上,威尔逊也越来越感觉到他们
反对。甚至连他以前
朋友们都劝他,面对眼前世界上
片混乱
局面,现在必须赶紧缔结和约,而宁可牺牲
些理想主义
要求。威尔逊面临着
条异口同声
阵线。而从美国敲击他后背
是,由他
政敌和竞争对手所煽起
公众舆论。有些时刻,威尔逊真觉得自己已精疲力竭。他向
个朋友坦诚地说,他已无法再坚持这种
人对众人
斗争,并已下定决心,如果他无法实现自己
意愿,那
他就离开巴黎和会。
[62]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主要目标是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和建立国际联盟。威尔逊说,这是“
个有着共同
目标和意愿
联盟”,但他同时指出,国联不是
个同盟。因为如果是同盟
话,这就违背
美国奉行
门罗主义。为
使“国联盟约”能在美国获得通过,威尔逊力争要在“国联盟约”中写入有关门罗主义
条款。其实,门罗主义既不是国际条约也不是地区谅解,而是美国为维护自己在美洲
利益
项外交政策。经过威尔逊向英、法等国做出重大让步,终于将有关门罗主义
条款写进
“国联盟约”。盟约第二十
条称:“本盟约中
任何内容都不被认为会影响到为确保维护和平
国际协定,如仲裁条约或是地区谅解,如门罗主义
合法性。”但是,威尔逊为此做出
让步,既违背他提出
“十四点原则”,也违背《国际联盟盟约》
原来宗旨。劳合·乔治对威尔逊说:“关于海上自由这
条,
们是有保留
,现在要
们支持国际联盟,又要
支持把门罗主义
保留列入盟约,那你看这个海上自由……”于是,威尔逊在1918年12月2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