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风雨对床”之思,在唐人寄弟诗中有之,此种想法成兄弟二人团聚之乐愿望,也是辞官退隐后理想生活。后来有两次弟兄二人又在官场相遇,彼此提醒在诗中曾有此“风雨对床”之约。
由京都到凤翔函件,要走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经常互寄诗首。由那些诗函之中,们可以发现,初登宦途时,苏东坡是多心神不安。兄弟二人常互相唱和。在唱和之时,要用同韵同字,所以是磨练写诗技巧很好考验,在中国过去,此种写诗方法,是文人必须具备成就。在这类诗中,可以找到令人惊喜清新思想,用固定韵脚字,各行要有自然层次。犹如在玩纵横字谜样,韵用得轻松自然时,其困难正足以增加乐趣。在东坡写给弟弟最早和诗之中,东坡已经显示出他那完美诗才。他按规定用“泥”和“西”两字做韵脚,写出下列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仁宗嘉佑七年至神宗元封二年
(西元1062年至1079年)
纵然苏东坡才华熠煜,在仕途上他仍须由低级而上升。在仁宗嘉佑六年(○六),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权之制,形成藩镇割据,国家颇蒙其害,最后酿成叛乱,陷国家于危亡,而藩镇大员每为皇亲国戚,朝廷诸王。宋代力矫其弊,采用中央集权,武力环驻于国都四周,并创行新制,对各省长官,严予考核节制,其任期通常为三年,因此时常轮调。每省设有副长官连署公文奏议,即为此新制度中之部分。苏子由也被任为商州军事通官,但是父亲则在京为官,兄弟二人必须有人与父亲同住京师,因为无论如何,总不可使鳏居老父人过活。子由于是辞谢外职不就。子由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郑州地方,兄弟二人为平生第次分手,子由随后回京,在此后三年之内,东坡在外,子由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东坡在郑州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头在低陷古道上隐现起伏,直到后来再不能望见,才赶程前进。他寄弟弟第首诗写是: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扰自念庭怖,今何以慰寂寞?
这首诗成东坡诗佳作。此处“飞鸿”词是人心灵象征。实际上,本书中提到东坡
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后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苦凄侧。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