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区区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谨昧死。
苏轼上对
使朝廷文武百官最受激动,莫如王安石之清除御史台。最初,王安石威吓朝廷百官,倒不是以他那极端而广泛经济政策,而是他对胆敢批评他御史,凭他狂妄习惯,律撤职。于是批评朝政之权受到摧残,z.府组织基础受到破坏,这样就触动政体最敏感部分。官场全体为之大惊失色,王安石自己朋友也开始背弃他。
单以排除御史台异己事,就足以削弱对他支持力量,也引起朝廷领袖纷萌退意。在中国,监察机构是朝廷个历史悠久制度,其作用就是代表舆论时时对当政政权予以控制或批评。在个好z.府里,监察机构必须能随时对皇帝进冷言,向皇帝反映舆论,这种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由于其地位如此之重要,监察机构既有重大力量,亦有重大责任,御史如对当权者做强有力攻击,可以把个政权推翻。这种监察作用,在z.府人事和政策上可以引起变动,不过其方法并未明确予以规定,其作用与现代新闻舆论大致相似。古代此种制度之异于今日者,就是此等监察机构及其反对权,并无明文规定受有法律保障,只是传统上认为明主贤君应当宽宏纳谏;至于皇帝重视他那明主贤君名誉与否,那就是他自己事。倘若他不克己自律,他可以降旨把御史降级、惩处、折磨,甚至全家杀害。有些皇帝确是如此。身为御史者在个人毫无法律保障之下,却要尽职责向朝廷与皇帝进谏规劝,处境是既难又险。但是像现代,总有对公众抱有责任感新闻杂志编辑,不惜冒监禁死亡之险而向极权政权挑战,在过去也总有御史受皮肉之苦、鞭笞之痛,甚至死亡之威胁,而尽其于人民之职责。尤其在东汉与明朝两代,当时有御史,写好弹劾*相本章,自料必死无疑,在本章呈递与皇帝之前,先行自缢身死。这些御史正如武士之上战场,前仆后继。好皇帝自己爱惜名誉,对于这等御史处理颇为慎重,因此甚获美誉而得人望,但是恶人当政则急于塞御史之口,正如现代之专制,bao君,总以钳制报章杂志之口为急务。
王安石当政之始,元老重臣对他颇寄厚望。现在御史中丞吕晦向王安石发出第弹,说他:“执邪见,不通物情。置之宰辅,天下必受其祸。”连司马光都深感意外。在吕晦同司马光去给皇帝讲解经典之时,吕晦向司马光透露那天早晨他打算要做事,从袖子里把那件弹劾表章给司马光看。
司马光说:“吾等焉能为力?他深得人望。”
吕晦大惊道:“你也这说!”
吕晦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