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之中,寻路上去,他直爬到最高处,他知道那里住着两个苍鹰。他立在巨大岩石上,向深夜大声吼啸,四周小谷有声相应答,他时都忘记自己置身何处,忽然不知何故,竟感悲从中来,觉得不能在那儿停留过久。他下去,又回到舟中,解开缆绳,任凭小舟顺流漂动。
时将半夜,四周片寂静。两个仙鹤,孤零零,自东方飞来,伸展着雪白翅膀,仿佛仙人白袍飘动。两只鹤长鸣几声,在船上掠过,直往西飞去,苏东坡心里纳闷,不知主有何事发生。不久大家回家去。苏东坡上床就寝,得梦。梦里看见两个道士,身披羽衣,状若仙人。那个人认得苏东坡,问他赤壁之游是否很快乐。东坡请问姓名,二人不答。东坡说:“明白。今天晚上看见你们俩从头上飞过去!”两个道士微微笑。东坡便从梦中醒来。他开窗外望,无所见,外面街道上只有片寂寥而已。
苏东坡怎样确立种气氛,由上面可以看出,他是暗示另外个境界,个道家神仙境界,两只仙鹤自然是沿用已久道家象征。他表示自己不知置身何处,便引起读者迷离倘眈之感。根据中国人信念,现在人生,只是在人间瞬息存在,自己纵然不知道,但是很可能前生是神仙,下辈子也会再度是神仙。
大约和写这两篇小赋同时,苏东坡又写篇短短月下游记。天夜里他不能入睡,起来在承天寺月下漫步,承天寺离临皋亭很近。所记只是刹那间点儿飘忽之感而已。这篇游记现在已然成散文名作,因其即兴偶感之美,颇为人所喜爱。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八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拍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小品极短,但确是瞬息间快乐动人描述,们若认识苏东坡主张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道理,也就是说个人作品风格只是他精神自然流露,们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心境。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适心境呢?且听下回分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