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这类对道德、对人性关注,尽管使他作品洋溢着种纯真抒情气息,然而也显露评价事物抽象准则。作者似乎是另具双眼睛,看到多半是行为在人性含义上善与恶,而不尽是社会价值上是与非。长篇《鱼王》很难用个具体主题来归纳。有评论家认为其中提出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主题。但作者在答记者问时候[10]却宁可用“对人和大自然爱”和“保护地球上生命问题”这类不落实处表达形式。这样看待事物角度,打开是事物抽象道德内涵,只从人本身来看道德,只从人性来论善恶。作者在篇首引用诗人鲁勃卓夫话:“……只是用习以为常眼光,从旁观察着预兆不祥人生节日……”。实际上,阿斯塔菲耶夫用恰恰并非是习以为常眼光,因此才能别开生面地去提出问题。当大量文学作品在写机声隆隆工地、写压倒切社会建设成就时候,阿斯塔菲耶夫担忧是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失调:“们只以为,是们在改造切,也包括改造原始森林在内。不是,们对它只是破坏、损害、践踏、摧残,使它毁于烈火。”(《滴水珠》)但是爱护自然本身还不是最终目,根本还在于这种爱要改善人性,在于这种爱对“生命”本身后果。人们对松鼠珍视爱护结果是后者变成寄生玩物。人也样,在戕害自然同时,“人心理在变化,不知不觉地在变化”。[11]在人破坏大自然行为里,作者首先看到是人性本身丧失,“仿佛人人都中蛊毒,大伙儿都病入骨髓。为支猎枪,为条小船,为点弹药和食物,都可以拼命!”(《黑羽翻飞》)作者注意力是在揭示人行为所谓“内在道德含义”。小说中《鱼王》、《在黄金暗礁附近》、《达姆卡》、《渔夫格罗霍塔洛》和《白色群山梦》,都用对大自然、对人爱和对它们掠夺心理这两者之间对立作为基调,说明人在贪婪自私掠夺心理恶性膨胀同时,既丧失对自然爱,也必然就会丧失人性。在作者看来,人道德堕落和他对自然和人性践踏是成正比。恶行源起于人性丧失,纠治恶行还在道德、人性改进。大自然是会报复,但“报应”不在冥冥之中,而在人自身。在《在黄金暗礁附近》里,作者竭力把小乌特洛宾—柯曼多尔贪欲和他女儿塔依卡死写成道义上因与果,柯曼多尔虽然逃脱渔场稽查员追捕,却逃不过女儿横死对他良心惩罚,从而说明惩罚恶力量还不在社会,却在人自身。切破坏践踏大自然完整、宏伟和完美恶行必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