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碰,其他方面倒大展拳脚,填海拓土,卖地建屋,开路筑堤,让华洋商贾安安心心做生意。洋大人们建议在海底开条贯穿香港和九龙隧道,立法局通过,需要耗时十多年,是大工程。阿冰从广播新闻里听见,莫名亢奋两天,对三个孩子哄道:“以后可以搭车过海!还可以看鱼鱼游来游去!”但念到海底隧道建成之日孩子早已不是孩子,又不免怅然。幸好铜锣湾开展填海工程,建起个大公园,取名“维多利亚”,来得及让她带孩子奔跑嬉玩。战前中环广场有个高耸维多利亚女皇铜像,日本鬼子拆下送到东京,准备熔铸为炮弹,但尚未动手已经战败,英国人把铜像搬运回来,改放在公园正门之内。维多利亚女王早于九〇年驾崩,之后是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堆洋名轮流上阵,陆北风既听不懂也懒得理会谁是谁,只知道到加冕或诞辰纪念之类大日子,洋z.府必在香港举办巡游,新兴社控制大部分鲜花买卖,都是发财好机会。现任英王又是个婆娘,叫作什伊丽莎白二世,听说才廿六岁,香港广东佬惯称她作“事头婆”。
大江南北人不断涌入香港,人,很多人,更多人,如波似浪,战后十年间人口由七十万,bao涨为两百五十万,香港像被闷在蒸锅里包子,直发胀、再发胀,人挤人,在这样个小城市里,到处是临时搭建木屋和棚屋,终于有过几回火灾,而且回比回严重,死人伤人,居民流离失所,躺睡在街头路边,洋z.府决定兴建平民房屋予以安顿。幢幢四五层楼房盖起来,名为“徙置区”,流徙和置放,是生活秩序重整。最先盖好是石峡尾“李郑屋邨”,早前这里是满布木屋菜田山地,聚居人若非姓李便是姓郑,分为李村和郑村,洋z.府收地重建屋舍后,原居民可住,外来人也可住,“村”被改为“邨”,但保留“李”和“郑”称号名分——力克就是为李郑屋邨而找陆北风麻烦,因为李郑屋邨先找力克麻烦,大麻烦,非常大麻烦。
那是九五六年十月十日,国民党“双十节”,李郑屋邨居民照例在门墙各处悬挂青天白日旗,这里是所谓“白区”,有不少住民是从内地南下国民党家眷,又是“十四K”盘踞地。
十四K龙头叫作葛志雄,广东河源人,父亲葛肇煌本是国民g,m军第九十三师个小连长,加入军统,汪精卫老婆陈璧君弟弟陈耀祖在广东省省长任内被杀,开枪便是他。战后葛肇煌接收跟日本鬼子合作堂口“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将之易名“洪门忠义会”,不做兵,改做帮派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