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溃千里
社会历史原因,追究谁该承担战争失利
责任,以及非英雄化、极权主义、社会主义
未来道路等等严肃而敏感
政治问题。
但是,他们似乎忘,在苏联,在美苏对抗
冷战时代,文艺作品固然离不幵政治,有时却是必须退避三舍
。否则,突然不知哪句话讲错
,什
地方有违政策,立刻会被
群批评家、甚或管意识形态
头头按倒在地,打个皮开肉绽。显然,战争题材作品在官方眼里,不单是部文艺作品,更是弘扬军事爱国主义、以英雄人物教育下
代、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重要武器。因此,表面上看,战争文学像是
艘豪华巨轮,可掌舵
并非俄罗斯文人。它不能自由自在游弋在辽阔
文学海洋,却被迫驶入
条狭窄
航道。它亦像是棵碧绿葱茏
参天大树,不过常常会有园丁们来给它修枝,东剪西剪,修得那些不安分者没
脾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行荆棘。但亦有“修”成正果者,他们不追慕虚名浮利,对时髦不趋之若鹜,不看别人
脸色,甚至置身家性命于不顾,以自己
独立人格和文化意识来写作,用思辨剖析战争,以理性面对政治,将文学看做人学,终于成就超凡脱俗
战争名篇,寻求到生命、人道、人性
真谛。格罗斯曼
巨著《生存与命运》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二
瓦西利。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在中国几乎是个陌生名字,他比《钢铁是怎样炼成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小四岁,但名气却比奥氏小多
。不过论才气和作品
艺术、思想深度,格罗斯曼则不知要高出几许。
格罗斯曼九〇五年生于受犹太文化影响极深
乌克兰
别尔季切夫,母亲为犹太人。
九二九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毕业后来到著名
顿巴斯矿区任工程师。
九三二年他将自己
第
部作品《格柳卡乌夫》寄给高尔基,征求大师意见。很快便收到高尔基
回信,高尔基指出,他必须克服描写顿巴斯矿工曰常生活和工作上
自然主义,删除多佘
话,更合理地组织素材。格罗斯曼似乎茅塞顿开,花费
年工夫进行修改,
九三四年这部中篇小说在《文学顿巴斯》上发表。同年,他
第
篇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在《文学报》上发表,高尔基读到后,邀他见面。格罗斯曼回忆道,这次会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他今后
生活道路。
无独有偶,瘫痪在床奥斯特洛夫斯基亦于
九三二至
九三四年发表
《钢铁是怎样炼成
》,两人
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同时起步,
个经高尔基点拨,
个由编辑加工润色,但格罗斯曼刚刚起步,奥氏已经在飞跃
。
格罗斯曼急起直追,连发表
几部短篇小说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