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戏摆下。看他正月初给鬼演去。”
苟存忠老师说:“老朱这个人不错,是抓业务把好手。‘朱五条’尤其英明正确。老朱重视咱,给咱搭下这
大
台子,咱们恐怕不能给老朱摆难看吧?”
“这叫摆难看?这叫为他好!他是团长,是宁州剧团把手,咱把啥戏排好
,还不都是给他脸上贴金哩。还不都是在贯彻落实‘朱五条’?这次必须解决好敲鼓
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戏最后还是
锅粥。
古存孝再也丢不起这张老脸
。”古老师说着,还把自己那张皮肤明显松弛着
脸,拍得啪啪直响。
苟存忠老师就同意跟古存孝起,去找朱团长
。他们自是先要歌颂
番“朱五条”。朱团长听得高兴
,还感慨说:“当时讲得还是有点急,其实五十条、六十条想法都有哇!”古存孝老师说:“不急,馍还得
口口吃呢。关键看吃法对不对。你朱团现在是吃法对
,就有
是好白馍,等着咱张口哩。”朱团长被夸兴奋
,“嗵”地蹾出
瓶十几年前攒下
西凤酒,还让老婆用芝麻油,滚
盘烫嘴
花生米。几个吃着喝着谝着,甚至把剧团今后五年要排
戏,都齐齐捋码
遍。可当古老师提出郝大锤敲不
《杨排风》,必须换得力人手时,朱团长又是“啪”
下,把宽宽
额头狠狠拍
巴掌说:“这可就麻烦
,麻烦
。团上现在就郝大锤
个敲戏
,你不让他敲,让谁敲?”
古存孝和苟存忠老师是心里有人,才来找他
。但他们偏不先说出胡三元来。他们想,
来,重要人物使用,得领导亲自点。别人点出来,领导明明觉得好,有时也是会故意推三阻四
。二来,胡三元毕竟是刑满释放人员,能不能用,好不好使唤,他们也掂量不来。再说,胡三元毕竟不是
盏省油
灯,还不知中途又会生出啥幺蛾子来呢。他们不自己点人,只拿事说事,拿事赶事,拿事逼事,即使将来惹下啥乱子,跟他们关系也不大。古存孝是老江湖
,他
辈子跑过十几个戏班子,啥人没见过,啥事没经过。处理这号事,绝不能把自己
手夹住。
但朱团长始终没吐核儿。死坚持再没人。他也承认,郝大锤
确不行。不行也得用,这就是宁州剧团
现实。人才断档,青黄不接,培养得有个过程。苟存忠老师急
,说等培养出
个好敲鼓
来,黄花菜都凉
。他端直点出
胡三元。古存孝老师还给他使
眼色,可已晚
,他已经把胡三元端上桌面子
。他说:“
们都认为,胡三元就是敲《杨排风》
最好人选。首先,技术过硬。听说在劳改场还敲着练着,减刑就为鼓敲得好。二来是易青娥她舅。他会用心敲,拿感情敲。唱戏这活儿,就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