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课时,对们处境字不提,开始进入第二首济慈诗,《夜莺颂)讲解。他说,世人读过雪莱(云雀之歌)再读这《夜莺颂),可以看到浪漫时期两种面貌,以后你读得愈多愈不敢给Romanticism个简单“浪漫”之名。济慈八岁时父亲坠马死,十四岁时母亲肺病死,二十四岁时,在病重弟弟病榻旁,面对渐逝生命,悲伤无助,尝试在艺术中寻求逃离人生之苦,遂构思此诗。在温柔之夜听夜莺之歌,如饮鸩毒而沉迷,如尝美酒而陶醉,然而夜莺必不知道人间疾苦:"Here,Wheremensitandheareachothergroan"(这里,们对坐悲叹世界)。诗人坐在花果树丛,“在黯黑浓郁芳香中倾听,在夜莺倾泻心灵欢欣歌声中,迎向富足死亡,化为草泥。”
阅读和背诵这首《夜莺颂》都不是容易事,济慈心思出入于生死之间,诗句长,意象幽深丰富。棺校之下,读雪莱金舌雀之歌)则似儿歌般轻快。此诗之后,又读三首济慈小诗,《惧诗未尽而死亡已至》另1首,《为何欢笑)和《星辰啊,愿如你恒在)在这短短两个月中,经历人生另种境界,对济慈诗,有心灵呼应知己之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