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为中肯书。
不久台北亦有翻印,买本认为可用,隔周即有学生告诉,该书因反对美国z.府,在台湾已列为禁书。
九七七年,开始讲授菲利普·史莱特《寂寞追寻》,这是本涵义丰富小书,只有百五十页,用些有趣美国社会现象检讨现代人对寂寞追寻。对于曾经长年在大家庭制度,甚至对于在皇权笼罩之下生长中国人,热闹和互相牵涉是安全感表现。如今放着这种日子不过,却去追求寂寞孤独,是个奇怪观念。独处亦须付相当代价,“寂寞”观念吸引已许多年,早在高中时期,开始有自己心事,常有渴望逃出那十八张床铺宿舍念头。睡在那床上,左翻身右翻身都面对别人。小小喜怒哀乐都没地方躲藏。大学四年住宿舍,后来结婚生子,从没有独处空间,到五十岁才有间小小书房,安放颗耽溺读阅忘情思考心。
注意以寂寞为文化主题。始于九六0年代在中兴大学教书时,曾在美国新闻处借到黎士曼律师和法学院教授等人合写《寂寞群众》,当年这是本颇为轰动书,很受文化界好评。
将此书介绍给当时就读台大外文研究所蔡源煌,他中译本于九七四年由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初版。此书讨论世界大战后,美国繁荣社会中,个人性格与社会关系。社会性格三种典型是适应型、离异型和自律型。自律型行为上有顺从能力,能自由决定是否顺从,也有足够自觉认清自己想法和能力,不必总是依赖与大伙人厮磨才能解除寂寞感,可以保留独自思考和生活空间。
这种追求独立思考“寂寞”,在文学上是常见。中国诗词甚多经典名句,如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营造只闻其声不见伊人恫怅迷离,湘灵鼓瑟乐声在辽阔湘水上空回荡,瞬间烟消云散。这就是中国诗歌文学凄清寂寞,朱光潜老师在英诗课上谈过。鲁迅曾为他对此诗之美学诠释,大加抨击,说他不知民间疾苦。但是近代西方。即便是梭罗散文集《湖滨散记》,同样被作为是本远离喧嚣、寂寞孤独书,其背后也隐藏着对社会批判。们常用作教材作品,如伍尔芙《自己房间》,她名句是:“个女人想要从事文学创作,必须有钱和间她自己房间。”又如朵丽丝。莱辛《第十九号房》,主人翁苏珊直希望保住些自空间,终因无法挣脱家庭责任和社会束缚陈规,精神上也找不到更好路,最后在私下租用旅馆房间“第十九号房”z.sha。这些具有强烈女性意识作品,所要追求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