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期刊是个日月催迫事,那二十多年间,兰熙和这顾问之间热线电话从来没有停过。电话解决不时候们便须见面,譬如书稿编排,与新译者见面,分享好文章发现,文字推敲喜悦等。九七八年底。林文月和参加教授访韩团期间,结成谈心朋友,回台后也常参加和兰熙小聚,不久林海音也常来。十余年间,每月或隔月聚会,每聚都兴高采烈地说最近写什,译什,颇有各言尔志舒坦和快乐。
林文月和在台大同事,她在中文系,在外文系,结成好友却是由于书缘。最早读她《京都年》,印象很深,认为那才是个读书女子该写游记。有天下午在文学院十六教室上课,回廊上有位女老师穿着双黑色半统靴子走过,后来学生告诉,她就是《京都年》作者——林文月老师。创立比较文学学会时候,她和郑惊、叶庆炳先生是中文系发起人。初期开理事会,她和常常坐在起,出去开会也因为只有们两位女士,都安排在间客房。到韩国访问第天,车行出汉城郊外,旅馆旁有农家,大白菜和萝卜堆在墙旁,待做渍菜,令想起童年在东北家乡看着长工运白菜入窖,准备过冬。晚上与文月谈起们母亲,虽已倦极,竟谈至夜深仍感叹不已。教授访韩团之后。们又同去日本,十余天中,两个人休戚与共,有许多感想与看法可谈。
九七二年起,她沉潜六年,精译日本经典之作《源氏物语》。由《中外文学》以五册形式初版,应是中文首次完整学术译本,令甚为佩服。文人好谈不朽,这才是不朽功业。在们聚会四人中,文月很少有激昂慷慨样子,常常是那个“你爱谈天,爱笑”笑者。发表意见,也是语调沉稳,不着急样子,也许是因为她比年轻十岁吧!《源氏物语》之后,她接续译成《伊势物语》、《枕草子》。就在们四人次餐聚时,海音说要帮她出版新译《和泉式部日记》。下个月再聚时,初校本已印出来,海音问她可否在星期内初校完成,在旁说:“大概三天就会校好。”果然,这本雅致书,加上郭豫伦先生封面设计,不到两个月。纯文学出版社最后纪念本已经问世。
不久兰熙病,失去记忆。在文月随夫移居美国之前,们经常在两家之间,和平东路与新生南路口,家名为“法哥里昂”咖啡店小聚,除说不完话,她还帮做笔会季刊封面等等。们常坐桌子在大玻璃窗前,人们走来走去,互相看着,倒都是闪即过罢。有天,窗外个人站着往里看,然后走进店来,是主编《中央日报》副刊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