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令停刊,但期满又出刊,屡仆屡起。最后次出版百五十三期,竟得官方百五十二个警告,终至休刊!那十多年间,在台北由许昌街至迁至锦西街租来斗室中,不顾外面风雨飘摇,分享难以实现文人理想与抱负,需要多大勇气!镜仁叔道义与风骨令感激钦佩。他们老兄弟若能在天上重聚,当会欣慰看到德威与接续两代文字缘。
十年间们用纸笔通信。在进步到传真机时候,第封传给德威信,是九九八年农历除夕写:“寒流正波波袭来,窗外鞭炮声也比往年少些,据云不景气,凡事萧条……。”此信系为李乔《寒夜》英译出版而写。当时哥伦比亚大学请位审稿人,认为《寒夜》对世界文学研究很有价值,但对般英语读者或许“不甚有趣”。说,若有价值,就值得这个计划出版,从《玫瑰玫瑰爱你》和《杀夫》角度,《寒夜》和《亚细亚孤儿》等,当然“无趣”,但是今年英、美两大奖得主,阿兰达蒂。洛伊《微物之神》和查尔斯。佛雷泽《冷山》也不甚有趣。就台湾文学发展来说,《寒夜》、《三脚马》和《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些长篇是们所爱。后来在个国际研讨会场发言时提到此点,有位美国学者回应:“你说,deartous,但是世界上有许多不同‘们’啊!”
十年后重读当年信件,想到德威与为选书、译稿、出版种种奋斗,真可说是种g,m情怀。德威母亲姜允中女士,早年在沈阳加人当地道德会,以妇女识字班、技艺班、幼儿园等社会服务为终身事业。当年道德会,有宗教胸怀而无宗教形式,也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以最贴近民情素朴方式,在闭塞北国家乡,帮助无数妇女走出愚昧悲惨命运,从东北到台湾,始终在办这些事业。德威九五四年出生在台北,由个“找个角落坐下就可以读书”童子长大,成为真正学者,也极为乐于助人,不仅是与生俱来血脉继承,也是与生俱来人生态度。们对台湾文学共同态度是奉献,是感情,是在“你爱不爱台湾”成为政治口号之前。很幸运是,哥伦比亚大学存在天,出版社即能永续经营,们这套书亦能长存。后世子孙海外读此,对根源之地或可有真实认识,德威与这些年努力也该有些永恒价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