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农民,笑嘻嘻地看着们,随后两个卖梨吵起来,听不懂说些什。个农民赌气似往姚隽手里塞两个梨子,告诉她:这不要钱,但是比你买甜!什镇妖和除魔气息,荡然无存。远处传来隆隆炸山声,农民说附近些丘陵都削平,石头用来造房子。
们吃着梨子爬山,把梨核随意扔进低处树林。这段路比设想长,扛个小孩上山并不容易,又想起山下所谓两人多高石碑并不存在,可能早已毁坏。们确实看到些古迹,用石栏杆围起来水池,水是深绿色。些台阶上刻着字,显然是在某个年代将石碑砸铺路。山里安静而凉快,有两个民工挑着水泥上山,走得比们快。
们到达楞伽寺门口才发现那里在装修,个年轻和尚站在山门前,拦住们。姚隽自称是游客,问说,里面在装修,山门总得让进去吧?和尚说,也不给进。姚隽上下打量和尚,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个惹是生非烂仔。问什宗派,和尚说禅宗。姚隽说就是见性成佛那宗咯,语气不善。年轻和尚看来是有根基,只是笑笑,回到寺里。姚隽有点沮丧,说,既然装修为什不在山下贴个告示,真是矫情。说他们可能也没想到大夏天会有游客吧,毕竟这地方连车都没通呢。为免她在山门前大放厥词,拉她离开,开玩笑问,文学批评家是不是都讨厌矫情作者?姚隽说,也不能那说,不能从道德角度来判断作者。说,只问你内心感受,不问你学术上准则。姚隽说,这说吧,有立场,但不能预设偏见,抽象地谈这问题没有意义。
时间还早,们在山里兜圈,实际上没太多东西可看,就是看看树,散心。有条很小山径通往后山,们走段,在下坡时遇见片旧坟墓,就止住脚步,从原路返回。这时才问她,诗集出得怎样。她说,快。可是这年头没有出版社肯给个无名诗人出诗集(更可能是诗歌习作),连丛书都不愿意,只能做本自制出版物,孤零零,也没啥名头。就这样,她说,那语气仍然沮丧。绝大部分诗人和小说家都会被遗忘掉,说,只是时间问题,你们批评家喜欢说用时间考验作品,真可笑,好像作品是种具有无限保质期食物,为什作品不是药、不是毒药、不是迷药,偏偏具有无限保质期呢?姚隽说,嗨,你可别这侮辱,批评家从来不指望时间,作为批评家在你有生之年必能判断出你作品有没有价值,最多不会超过你死后十年,辈子对作家来说也就是顿饭时间,有人吃得快些,有人吃得慢些,有人吃多有人吃少,但没有人具备资格宣布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