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春节,周秉昆和朋友们又没有聚会。大家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没有聚心情。秉昆修江堤活在冬季没法干,他也租辆三轮车,和孙赶超块儿“拉脚”。幸运是,这个冬季活还不少,本市尚无专门跑物流车队,市区、市郊和火车站货物出入库,主要靠他们那些“拉脚”三轮车。报纸上说,国家经济即将腾飞,国企改革转型稳步推进并将逐步加速,不少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后者在纳税和解决就业两方面贡献不可小觑。“拉脚”都是些下岗工人,数九寒天,日子过得去农民宁愿在家“猫”冬,不肯挣他们那份辛苦钱。他们不怕冷,也不怕累,只怕在“拉脚”时遇到熟人,或碰到家人。旦碰到家人,他们苦累会让家人心里特别难受。
然而,谁也不能保证这样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
周聪他们报社盖起新楼,通暖气。报社原本要等开春再搬入新楼,却有几家私企等着租旧楼做办公室。为此,报社领导受到上级严厉批评——你们早干什去?冬天就不能搬迁?等到开春再搬,冬天白交多少取暖费?又会少收多少房租?什理由都不是理由!春节不放假也得及时腾退搬迁!
于是,许多“拉脚”就有心急火撩大活可干。报社时联系不到那多卡车,春节前哪个单位卡车都用得勤。比较起来,报社更愿雇三轮平板车,资料、文件、怕磕怕碰东西还是用三轮平板运稳妥。但是,三轮车都是单干,报社很难记得清究竟谁运多少次,弄不好就会成为笔糊涂账。赶上这茬儿,三轮车夫们商量:暂时组织在起吧,不能让这大活跑啊。
群三轮车夫就自发组织在起,推举周秉昆做头。秉昆能成为头,完全是由于孙赶超力推。孙赶超力推居然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肖国庆在他们中好人缘。周聪那篇题为《两位叔叔》报道在社会上并没引起多大反响,却感动过他们中不少人。许多人都亲眼见过孙赶超与肖国庆之间休戚与共、亲如兄弟友谊,赶超因此在他们中也确立诚实守信、绝对可交人品和口碑。他推举秉昆,大家自然拥护。
其实,秉昆根本不愿参与,更别说当召集人。在他看来,旦自己参与,想避开儿子周聪又怎可能?他面情软,架不住大家致请求,最终勉为其难,还是答应。
结果,他也就真碰见周聪。
那日大雪,零下二十七八度。三轮车夫们个个雪人似,眉毛胡子都被哈出气结成霜,没胡子刚刮过胡子也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互相之间如果不叫名字,面对面也认不清对方是谁。
突然,有人大呼周秉昆名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