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是有道理
。因为当这门课还只是
可是,当他们这做,在强化动力
同时,也强化
问题本身。为
保留这种动力,他们不敢让问题好转,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悲观。
所以,也许有些人也取得外人看来挺成功
学业或事业,但从内心里,他们并不敢认同和享受这些成功。他们需要“问题”和“挫折”作为动力,持续鞭策他们往前走。这样
结构显然不能持久。
而创造型思维制造张力方式,却非常不同。
以自己为例。有
段时间,
直有拖延
毛病,
很不喜欢这种拖拖拉拉
感觉。
为治好自己
拖延症,
还专门写
本小书叫《拖延症再见》。前段时间,
打算写《拖延症再见2》,因为
发现自己
拖延症还没好。
解决问题结构。他说:
只有创造结构,才能产生持续
张力,而解决问题
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
。
创造结构是怎
样
呢?
就像画家想画幅画,作曲家想作
首曲子。他有
个确切
东西想要把它做出来,这就是创造
结构。
反之,如果你用不是创造
结构,而是解决问题
结构,那
你就会陷入像刚刚
们所说
读者所面对
那种困境。
可正当要动笔
时候,
拖延症忽然不治而愈
。
是找到
治疗拖延症
秘方吗?不是。是因为
开始准备这门《自
发展心理学》
课
,就是你现在听到
这门课。
从构思这门课开始,它就变成
心里
个很重要
未完成事件。
读书、收集资料,
脑子里都在想它。
变得紧张又有效率。
这跟凭空想怎
克服拖延症
办法,是非常不同
。如果让
凭空努力,哪怕
想出再多克服拖延症
方法,也不会有效。
为什创造型
思维会产生足够
张力?《最小阻力之路》
作者,给出
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答案。他说,是因为爱。
她目标是“别这
颓废
”。可是,她
动力不是来自于她
目标——她前面并没有类似完成
幅画这样确切
东西。她
动力来自问题本身带来
焦虑。
只要她努力
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
张力就会消失,张力
消失,她努力
动力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她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重新积聚起来。所以才出现
从打鸡血到颓丧
不断循环。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循环呢?
些人想到
策略,是拼命夸大问题
严重性,通过谴责自己,制造焦虑,以获得动力——只要问题在,那动力也总会在。
所以稍有懈怠,他们就会恶狠狠地对自己说类似“问题已经很严重,如果你再不改变,就完蛋
。”之类
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