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是有道理。因为当这门课还只是
可是,当他们这做,在强化动力同时,也强化问题本身。为保留这种动力,他们不敢让问题好转,只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悲观。
所以,也许有些人也取得外人看来挺成功学业或事业,但从内心里,他们并不敢认同和享受这些成功。他们需要“问题”和“挫折”作为动力,持续鞭策他们往前走。这样结构显然不能持久。
而创造型思维制造张力方式,却非常不同。
以自己为例。有段时间,直有拖延毛病,很不喜欢这种拖拖拉拉感觉。
为治好自己拖延症,还专门写本小书叫《拖延症再见》。前段时间,打算写《拖延症再见2》,因为发现自己拖延症还没好。
解决问题结构。他说:
只有创造结构,才能产生持续张力,而解决问题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
创造结构是怎样呢?
就像画家想画幅画,作曲家想作首曲子。他有个确切东西想要把它做出来,这就是创造结构。
反之,如果你用不是创造结构,而是解决问题结构,那你就会陷入像刚刚们所说读者所面对那种困境。
可正当要动笔时候,拖延症忽然不治而愈。
是找到治疗拖延症秘方吗?不是。是因为开始准备这门《自发展心理学》课,就是你现在听到这门课。
从构思这门课开始,它就变成心里个很重要未完成事件。读书、收集资料,脑子里都在想它。变得紧张又有效率。
这跟凭空想怎克服拖延症办法,是非常不同。如果让凭空努力,哪怕想出再多克服拖延症方法,也不会有效。
为什创造型思维会产生足够张力?《最小阻力之路》作者,给出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答案。他说,是因为爱。
她目标是“别这颓废”。可是,她动力不是来自于她目标——她前面并没有类似完成幅画这样确切东西。她动力来自问题本身带来焦虑。
只要她努力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张力就会消失,张力消失,她努力动力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她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重新积聚起来。所以才出现从打鸡血到颓丧不断循环。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循环呢?
些人想到策略,是拼命夸大问题严重性,通过谴责自己,制造焦虑,以获得动力——只要问题在,那动力也总会在。
所以稍有懈怠,他们就会恶狠狠地对自己说类似“问题已经很严重,如果你再不改变,就完蛋。”之类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