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些母亲会跟孩子说:“要不是你,早就离婚
。”
这是“都是你错”
种
她想想,叹
口气说:“也许真
不能。可是你这
说,
特别难过。原来
还可以想,是
自己做得不好,他们
关系才会不好。可是
很不想承认,这
重要
事,
居然什
都做不
。相比之下,
倒是宁愿觉得,他们
关系不好,只是因为
没做好。”
她是个特别聪明
女士,她说出
“都是
错”产生
根源。
为什们要把明明不是
们自己
责任,扛到自己
肩上呢?原因就在于,
们宁可忍受这样
内疚和自责,也不想承认,在
段这
重要
关系中,
们居然是无能为力
。
相比于内疚和自责,这种无力感更让人难以忍受。
你还记得们前面所讲
“三角化”吗?“都是
错”经常是被三角化
人会产生
典型心理。
个来访者,是
个年轻有为
女士。她
直觉得对不起父母。
原因是,在她很小时候,爸爸很想要
个男孩,妈妈不是很想要。于是就来问她
意见。她恶狠狠地说:“如果你们生个弟弟,
就掐死他”。
于是妈妈就听她
话,没有要弟弟。后来,父母
关系
直都不太好,她觉得跟她
这个决定有关。
问她:“你那时候多大啊?”
她说:“四岁多吧。”
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矛盾,就把别人
矛盾,变成
自己
问题,来告诉自己,
是有办法
,只是
没做好而已。
两种镜像思维比较
说到这里,想来比较
下“都是你
错”和“都是
错”这两种很有意思
镜像思维。
“都是你错”,它
攻击是向外
,指向别人
,所产生
情绪是愤怒。而“都是
错”,它
攻击是向内
,指向自己
,所产生
情绪是内疚、自责和抑郁。
有时候,这样组合是成对出现
。
说:“
觉得,与其说是你妈妈听
你
话,不如说是你帮你妈妈说出
她想说
话。你知道,
个和谐
家庭里,这
重要
事情,是不会让
个四岁多
孩子来决定
。你只是对你妈妈
想法比较敏感而已。”
她想想说:“也许是吧。可
仍然觉得是
做得不够好,是
错。要不是
初中
时候就到外地去上学,也许他们
关系不会那
差。他们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吵架
。”
说:“那
也不是很理解。如果你在家,也许你跟妈妈
关系会好
些,你跟爸爸
关系也会好
些。可是你怎
能够改变他们对彼此
感觉呢?夫妻关系,不就是他俩之间
关系吗?”
她说:“你是说,改变不
他们
关系吗?”
问她:“你觉得能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