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罪犯提供改过和重新融入公民社会所需
切手段。苦役犯有机会转变为流放定居者,而且在特定
年数后,有机会转变为国家农民。他“因此会再次成为社会
员”5。
再次开始强调罪犯
改过自新,也是为
服务于国家更广泛
殖民计划。苦役犯被送到西伯利亚各地
各个工业场所工作、开采自然资源是
回事。但是,这片大陆
成熟殖民化需要
不仅仅是纪律严明和勤劳能干
苦役犯,还要求建立经济效益良好且稳定
社区,这样
社区将促进商业、工业和文化
发展。z.府*员并非不知道将流放犯人转变为适应力强且遵纪守法
定居者有多
困难。所以,他们把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在
起,用家庭解决这个问题。6
在尼古拉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期间,流放制度行政机构中
高级*员
再赞扬婚姻和子女抚育在西伯利亚流放者当中
改造力量。兰斯科伊十分激动:
在种种改造苦役犯物质和道德手段中,婚姻是最重要
。
确,减轻劳动负担、获准住在刑罚堡外面、得到建立家庭所需
物资,都对罪犯
道德改造有重大作用。然而,它们自身无法带来婚姻可以带来
那种有益转变。被判处服苦役
人被剥夺
所有把
个人跟生活联系在
起、令他
生活吸引人
要素。通过婚姻,他找到
和世界之间
个新
、重获活力
纽带。他从自己
妻子身上看到或至少是希望看到这
个人:她
关心和爱会减轻自己生活
困难,并与自己分享生活
快乐……开始家庭生活并且拥有
个家庭后,罪犯会安定下来,不再逃跑或者犯其他罪行,因为他害怕失去通过自己
劳动积累下来
财产,以及家庭生活
安逸……婚姻生活是苦役犯
物质富足和道德改造最安全
保证。7
流放家庭处于沙皇俄国在西伯利亚殖民计划
核心,*员将其作为改造罪犯
工具、勤勉
担保和对抗骚乱
壁垒。
妇女或许是被称扬为流放者改造和物质繁荣代理人,但是她们人数很少,每年流放到西伯利亚
妇女只占流放总人数
约五分之
。在1827至1846年
20年间,2.55万名女性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男性有13.4万名。在某些地区,女性人数更少。1828年,叶尼塞省有7000名男性流放者,却只有372名女性流放者。在西伯利亚
许多刑罚工厂和酿酒厂里,妇女也是苦役犯中
小部分人。1829年,涅尔琴斯克矿山有1400名男性,但只有72名女性。8
这种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继续存在。妇女更常见身份是作为罪犯
配偶而不是作为罪犯前往西伯利亚。在188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