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来),诸如黄帝、黄河等专名传统以及黄色尊贵地位等因素,使中国人接受黄色人种归类并无困难,需要剔除仅仅是西方人附加于白色与黄色种种价值褒贬。而日本传统中黄色并无这种积极用例,因此接受过程较为曲折。奇迈可还发现,中国人最早接受这观念并积极推广鼓吹,是那些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或解西方知识分子。而对于日本崛起,中国反西方社会行动如义和团,西方反应之就是“黄祸论”(yellowperil)出现。黄祸论虽然是针对近代中国和日本,但历史依据却是13世纪蒙古西征,全然不顾历史上中国是蒙古征服受害者,而日本也差点就遭受蒙古征服。蒙古人种与黄色人种这两个标签结合起来,才可能推动“黄祸论”流行。
从1972年理查德·勒沃汀(RichardLewontin)发表那篇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分布比例文章以来,以“种族”(race)这类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传统分类法,开始越来越失去其生物学依据。研究者相信,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间差异反倒无关紧要,而且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描画出有科学依据分界线。最近有关基因与种族、基因与族群关系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现状,是人类在约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很久以后,晚至五六万年前才加快速度形成,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集团之间历经长久反复交换结果,这个过程就是“网状演化”(reticulateevolution),而所谓种族,则是更晚“社会—文化建构”(socio-culturalconstruct)。这种“社会—文化建构”本质,则是政治性。
然而令人遗憾是,这些认识在中国社会还远远不是常识,即使在知识分子中,即使在研究历史、民族和族群问题学者中。事实上,们经常听到是《龙传人》那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种族认同。正如歌里反复唱着“遥远东方有条江”、“遥远东方有条河”,明明身在东亚写歌人和唱歌人,却用“遥远”这个词来描述自己脚下土地,说明他们不仅接受西方种族观念,也主动以西方为中心点来测量和描述东亚。只是,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黄皮肤这样观念与词语,在今天西方主流媒体上,在西方科学论著中,却基本销声匿迹。这不仅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其实主要是出于“知识正确”,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
正是在这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