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日本人为何选择战争》于2009年在日本出版,正好是10年以前。10年时间里,这本书获得
为数不少
读者,实属荣幸。听闻浙江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发行本书
简体中文版
消息之后,
真是感到万分欣喜。
与此同时,因为在本书中登场最多国家就是中国,所以让中国
读者们读到这本书,也让
颇感压力。2019年
中国,不仅是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达到第二位
经济大国,更是成功到达
月球背面
航天大国。虽然本书所讲述
历史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但是正如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所说
那样,“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
对话”,对于过去
评价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当下视角
影响。这本书已经有
整整10年
历史,希望接下来您将读到
内容,还不至于因为这些岁月而变得过时。
接下来,想先说明
下写作这本书时
时代背景和意图所在。
写下这本书
2009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肆虐
年多时间。虽然在这本书出版时,针对世界规模
经济不景气,各国都已经采取
相应
对策。然而,在这之后
2011年3月,日本又遭遇
东日本大震灾以及随之而来
福岛第
核电站事故。到
2012年9月,因为日本突然展开对钓鱼岛
“国有化程序”,使得中日关系也变得极为紧张。因此可以说,写下这本书
2009年以及之后
数年间,日本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打击
同时,还面临着其他诸多问题。虽然其中不少问题都是因日本自己而起,但是确实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日本人
所谓“安全感”开始被重新定义
。
面对这样形势,
当时就想到在今后
日本社会内部,围绕着日本近现代史以及日本
未来这些问题,恐怕会不断发生尖锐
对立和论争,而且这些对立和论争也会与日本
对外态度互相影响。事实上,日本社会中
部分人否认从军慰安妇、强制劳工、南京大屠杀等事实
反动潮流,以及针对首相“战后70年谈话”
评价等问题,确实都陆续发生
。
在本书后记中,
写道:“
们在度过生命中
每
天
同时,总在无意识地对发生在自己身边
事情做出评价和判断。在评价或是判断当今社会
状况时,又会无意识地借用过去
事例进行类比,当进
步对未来进行展望时,同样会无意识地对比过去和现在
事例。
“在这些时候,年轻人脑海中储存
多少可供类比
历史事实,对这些事实又进行
什
程度
整理分析,这些因素最终将会左右他们对于现在和未来
判断。”
现在重新回顾这段话,觉得依然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