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冈洋右信
战争结束后1919年(大正八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经过大约半年
会议,与会各方终于在6月28日签署
《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可谓热闹非凡,除
与会议直接相关
外交官外,也吸引
来自世界各国
青年才俊。参与撰写威尔逊
“十四点和平原则”,从而创造
德国停战契机
年轻才子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为
出席会议,拜托
威尔逊
亲信:“什
样
位置都没关系,
就想参加会议。”他这才参与到
会议中。
在会议结束个月后
1919年7月27日,松冈洋右给牧野伸显写
封信,这封信现在被收藏在国会图书馆
宪政资料室里。牧野是大久保利通
儿子,当时与西园寺公望
起率领日本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和会。松冈则是长州藩(相当于现在
山口县)出身,松冈家原本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在明治维新时期没落
。松冈洋右少年时赴美苦读,从俄勒冈大学毕业不久后回国。他在日俄战事正酣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10月,取得
当年外交官考试
第
名,由此成
名外交官。1933年(昭和八年)3月,日本因为满洲问题最终退出国际联盟时,松冈作为全权代表发表
最后
演说,然后离场而去,那
瞬间使得他成
当时
著名人物。
松冈写这封信时候,国际联盟还没有成立,更不要说日本退出国联
。当时
松冈是作为巴黎和会
报道主任前往巴黎
,报道主任差不多就是所谓
宣传部部长。松冈在会议期间以宣传专家
身份支持牧野,在这样大型
国际会议上并肩奋战
半年
两个人,在会议结束以后会交换什
样
意见呢?真是让人感兴趣呢,
起来读
读吧。
所谓“二十
条”是越辩解越不利
。无论如何,山东问题原本就无法与所谓
“二十
条”分开讨论,而且关于“二十
条”,其实
们开口辩解就会显得愚蠢。
们
说辞大多会被当作是诡辩(specialpleading),主张因为他人同样做
强盗,所以自己
强盗行为就不应该被谴责,这种借口毕竟只是强词夺理罢
。
松冈认为,对于所谓“二十
条”,日本越辩解越是不利,山东问题根本无法与“二十
条”分开讨论,日本
辩解都是徒劳
。试图用做小偷
不只有自己这样
说辞来脱罪,并没有说服力。说得还挺好
吧。毕竟松冈是努力学习,从美国
大学毕业
人呢。“specialpleading”是
个法律用语,指不直接反驳对方
观点,而是通过提出新
事实来为自己辩护。不过,这个词在这里大概是更口语化
用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