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战斗同时,培养自身力量”。这份资料列出运送物资运输舰、海军舰艇和飞机补充速度,以及战中损失舰船和飞机数量,并得出没有问题结论。然而,这估计是不正确。
例如,当时日本拥有运输船总量约为600万吨,与军需相对那些支持国民生活所需物资就是民用,运输民用物资所需船只大概是300万吨。即使是战时,也必须有半运输船用来运输民用物资,否则民众生活就会无法维持。然而,开战以后,为将士兵与军需物资运送到南方,民间船舶也必须协助陆海军进行相关运输作业,用当时话来说就是征用船只。这就意味着民用运输船会不足。陆海军开始表示,只在战争初期6个月征用民用运输船,之后就会归还。但是,陆海军这种保证完全就是空话,开战以后,根本没有归还征用船只余地。随着运输船数量逐渐出现缺口,不仅是战略性物资,就连从殖民地朝鲜运来米、殖民地中国台湾运来砂糖以及日军统治下中国华北地区运来盐等生活必需品,也逐渐不足。
除军民之间互相争夺,日军对于被潜水艇击沉而无法使用船只比例(即损耗率)估计也过于乐观。日本计算损耗率所依据资料,居然是第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潜水艇攻击英国船只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两年,为什日本还没有欧洲战争相关资料呢?真是乱来。海军军令部于1941年6月完成《现今情势下帝国海军应采取之态度》这份资料中,估计战争第年船只损耗量为80万—100万吨,第二年为60万—80万吨,第三年为70万吨。然而,实际情况是,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战争第年为96万吨,第二年为169万吨,第三年为392万吨。除第年数据大致在预测范围内,第二年、第三年估计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因为军方认为,如果开战,就得尽早下定决心,所以阐述基本上都是带着很强主观愿望预测。1941年11月5日,在进行最终开战决定御前会议上,文官代表枢密院议长原嘉道质疑道:“南洋敌舰不会对物资运输造成影响吗?”负责物资运输企划院总裁铃木贞表示,“船舶损害是陆海军共同研究结果”,断然表示不会有问题。
不过,仅凭上述内容,倒也不能认定日军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从另个角度来说,现实状况也确实远远超出日本预期。
进入战时状态以后,美国爆发惊人军工生产能力。1939年时,美国年只能生产2141架飞机。相比之下,日本产量是美国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