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出单个人是很无趣。佛教里把人和切有情感生物都叫作“有情”,而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要素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在每个刹那依缘而生灭着。读《遥望》所感受到所有人物都只是容器和象棋,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翁达杰所要表达情绪和主题,在角色之间流动,在场景间流动,也在他不同作品间流动。
《英国病人》里,“二战”也只是背景,好像是为把几个特别人关在起上演恩怨情仇借口,最后有段异常简陋政治评论,里面那个印度拆弹兵,听到广岛和长崎消息,无所适从,几步冲到“英国病人”房间,用枪对准他,旁边卡拉瓦乔提醒他,你连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奇普说:“他是美国人,是法国人,不在乎。当你开始轰炸有色人种时候,你就是英国人。”再往前些,他还转述过他哥哥理论:日本是亚洲国家,锡克人被日本人残,bao地对待,但是英国人却在吊死那些想要独立锡克人。这时,照顾“英国病人”汉娜不睬他,双手插在胸前。接下来是不带引号两句话,也分不清是否只是汉娜想法:这世上恩怨啊。这世上恩怨啊。(Thefeudsoftheworld.Thefeudsoftheworld.)
读《安尼尔鬼魂》,当作者似乎并没有从本质上区分斯里兰卡和危地马拉时,读者开始担心某种“这世上恩怨都个样”立场。小说开头,翁达杰思考斯里兰卡内战:“很明显,政治上敌人私下里进行着获利丰厚军备交易。‘战争就是战争理由。’”这样分析似乎并没有什帮助。
但最后这课也是最重要:读翁达杰小说不是听他重述历史,而是观看某个独无二想象力为世界着色。Salon网站上篇安尼尔书评写得极好,作者是之前并不认识加里·卡米亚(GaryKamiya),他说:“翁达杰这本书想做,是在写个道德分量沉重至极主题时,既要因此写得干净、直白、不多愁善感,但也要把它写成首诗,让它飞起来。”
说到底,们直忘记,小说,thenovel(新东西),本意就是探索那些没有去过地方。先入为主地判定某种艺术体验有缺憾而抗拒它,就太过粗野。
《安尼尔鬼魂》居然还有个突如其来转折作为“结局”,甚至构成个完整情节骨架,这在翁达杰书里还没有见过。说“突如其来”,是因为他第三部分本来又“果不其然”偏离轨道成个迦米尼爱情故事。翁达杰在接受“总督奖”时候这样说:“在想《安尼尔鬼魂》里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