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突出现象无疑是这个巨大
商业部门
每年
进步扩张,它对两个半球
物质和社会状况
影响如此显著。……
远在大洋另
边,直到最近才得到开发
土地被改造成肥沃
平原,使得人口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
们
祖国提供
国家福利、工资和就业
不竭源泉,而且利用大笔资金,成为
个庞大行业
推动者,这个行业将把原料转化为成品
各种活动结合
起来,其产品供应
各个区域
市场。
——《新不来梅报》,1850年1月6日1
对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来说,巴黎是19世纪首都。①然而,对于过去和未来
棉花之主来说,世界真正
中心是利物浦。这座城市坐落在英格兰多雨
西北部,位于默西河流入爱尔兰海
入海口处。在那里,全球最重要
商业十字路口之
,利物浦
商人通过把
个新兴
欧洲制造业复合体和
个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
棉花腹地连接起来,积累
前所未有
财富和影响力。正是在利物浦,工业资本主义和战争资本主义交织在
起,利物浦商人将前者
逻辑运用于后者,并在此过程中同时改造
两者。利物浦商人
天才在于他们能够结合通常被认为是对立
成分:受薪劳动力和奴隶制、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自由贸易和帝国、,bao力和合同。
利物浦可能是世界奇迹之,但绝不是游客喜爱
那种。事实上,“丑陋”是20世纪初
位编年史家对利物浦
总结。“利物浦
主要吸引物当然是宽敞
码头”,
个观察者这样干巴巴地评论道。早在1832年,码头和港口护堤就绵延
两英里半,密布着埠头、仓库,“桅杆林立犹如森林”。默西河之外是爱尔兰海,再之外则是大西洋,正是在大西洋
对岸,人们种植
世界上大部分
棉花。每年都有数千艘船抵达,运来紧压
生棉包。成千上万
工人(其中许多是爱尔兰移民)负责卸货,然后将这些生棉包运到仓库。从那里,大部分生棉包通过运河船只(1830年以后则通过火车),运送到附近距此20到50英里
兰开夏郡
纺纱厂,
些生棉包回到船上,运到
欧洲
各个港口,在这些港口,先是由货车,后来由火车将这些棉包运送到越来越多地充斥欧洲农村
纺纱厂。这里没有什
技术奇迹,利物浦
港口只是
个充满危险、非常辛苦
劳动地点。每天早晨,数千名工人在黎明前
雨天街头聚集,希望能被雇用
天,能够去处理巨大
棉花包,这是
个工时很长、工资很低
危险工作。2
利物浦港口是
个横跨全球
帝国
中心。它
商人向世界各地派出船只,最初主要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