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准备,
邀请
杭州
心理咨询师庄磊与
起开这门课。最初
设想是这样
:由
捕捉住忽然涌现在脑中
诗句并予以解说,而庄老师对
表达做出反馈。这有点像心理咨询中
“自由联想”。之所以会有这样
设置,是因为
们想,既然那些古代
诗人早已变为尘土,不可能再走进现代
心理咨询室中,那由
位“现代通灵者”来替他们发言,走到咨询师
面前,是否可以让古代心灵中那些幽微、隐秘
部分重见天日,成为与现代人生命体验共情
丰富资源?这门课原先计划十讲,但事实只完成
八讲,其时间大致在立春到夏至之间。由于讲什
,完全是随感而发,所以涉及
作品大都与春天有关。
在讲这些课夜晚,
对着
部手机,看不到听众,不需要从他们
表情中收集继续或停止
信息,只需要全然沉浸在对
首诗
感觉中。这
过程近乎冥想,会将感官调动到最敏锐
状态。而庄磊安静
倾听和温暖
反馈,也将
置于
种安全、放松
情境中,使
心灵自由飞动,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
微妙细节。
2018年春夏之交,朋友涂志刚建议将讲课录音整理出版。原先
们想将之整理成
个文学与心理学互动
文本,但因为庄磊是
个聚焦取向
专业咨询师,他
注意力均衡地悬置在对
讲课语音
听觉感受和身体感觉上,很难以文稿
形式呈现。最后,
们决定将
讲课
部分单独录出并缩减其中
心理学成分,以纯粹
文学课
形式呈现。此后半年,
在录音稿
基础上重写
全书,添入三位诗人、数十首诗歌,补充
原录音中没有
历史背景与文献比证部分,还将每章设置成两位诗人对比
对称结构。
这本书完全产生于系列不可重复
机缘巧合。感谢当初建议
开课
宫学萍、薛畅、高璇三位心理咨询师和庄磊老师;感谢为
听
自言自语半夜守在手机边
听众;感谢小师姐邢蕊杰为
做学术审读;感谢学生金芳萍为
转写整份录音稿;感谢鄢敉君、管
采采荣木,
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
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
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
中心怅而。
——陶渊明《荣木》节选
2016年春天,群爱好心理学
朋友建议
讲
门古诗课。这是因为
总是在大家讨论某种细微
内在感受时,忽然跳出来说,古诗里已有类似
表达。由于古诗
意思不是那
望即知,所以
除
经常会背诵
些莫名其妙
诗外,还要长篇累牍地讲解它们
意思。任何群里有这样
个霸屏
家伙都是件很烦人
事,所以大家建议
专门开
门课,把对古诗感兴趣
人分流过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