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画作描绘这景象,只有凡·高所画《盛开杏花》在精神上相似。这幅画绘于1890年2月,是凡·高为庆祝侄子出生而作。他在给弟弟提奥信中写道:“马上动手替你画幅挂在你卧室画,些杏树大树枝,背景衬着蓝天。”[45]杏花是南法春天最早开放,姿态、颜色、开放时间都与江南玉兰差不多。凡·高画面上螺旋状近乎丑陋树枝和圆润轻薄花瓣充满生命挣扎和光招引。
至于北方体验,是在蒙特利尔度过那个冬天。半年大雪封城、草木都还没发芽时,有几天温度忽然上升到摄氏十七八度,风信子和黄水仙直接从雪地下钻出盛放。当大雪再次袭来,那些高昂、巨大、鲜艳花朵在雪中加速开放,产生震撼人心生命感。这使在瞬间明白为什宿根要蓄积那多营养,并立刻想到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在回忆录中说“风,bao用数不清花蕾装饰潮湿大地”。[46]陶渊明当然没有去过北纬四十五度寒冷地区,“园列初荣”景象也比凡·高和莎乐美这两个疯子所见柔和许多,但他们都在新生植物身上被巨大生命力强烈震撼。
在这个春云停、酒新熟、花刚发日子,陶渊明就想到他亲友。他说“愿言不从,叹息弥襟”。“愿”在这里是“每”意思。“言”为语助词,没有具体含意,表达每次想念都无法见到,无法见到却次又次想念感觉。在这样循环中,只有留下满腹叹息。
以前读这首诗,能感觉到它美,但表述不出。后来渐渐发现,这首诗与陶渊明其他诗歌不太样。陶渊明本身是个非常富有哲学性诗人,他会讲“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静言孔念,中心怅而”或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这样警句,这首诗却并不如此。在《停云》中,其实有很多机会思辨和感怀,但陶渊明没有向哲理性深入。他写是每时每刻涌向心头感觉,所以这首诗美不在于深刻,而在于清晰且流动,就像春云凝而不滞。
个人在初春时怎样看云,陶渊明就怎样观看着他心。这种感觉轻盈、优美,不覆盖理性灵明。
以类似于意识流角度看《停云》,就会发现每八个字都是从前八个字中生发出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生发出“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结果,“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生发出“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处境;“静寄东轩,春醪独抚”生发出“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思念。如果你听过ECM(EditionsofContemporaryMusic,德国音乐厂牌)爵士乐,就会熟悉这种感受。古典乐通常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