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人类祖先们吃蜂蜜机会很少,更没有沙冰,人类身体和肠道细菌并不能适应大量糖摄入,特别是饮料中含有糖。
咀嚼食物还是喝下食物?
人体消化系统以系列预先设定好有序步骤启动并调节消化过程。大脑对食物想象刺激消化液和激素产生,同时口腔分泌含有淀粉酶唾液。然后是咀嚼过程。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为嚼烂肉类和蔬菜,咀嚼40下是比较好,同时消化系统也能有充分准备。和祖先们相比,现代人咀嚼功能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因为下颌缺乏良好发育,造成智齿与之不匹配、无法正常萌出从而发炎,这现代社会常见病很好地说明这点。
般来说,经过充分咀嚼并被打碎食物会随着消化道下行,引起肠壁、肝脏、胰腺和胆囊等器官激素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同时大脑接收到饱腹感信号。胰腺释放胰岛素,快速分解吸收入血葡萄糖。胆囊分泌胆汁盐,将信号进步传递给位于肠道下部结肠处细菌。
假设你边吃通心粉边喝大杯含糖饮料,通心粉主要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几乎用不着咀嚼,身体没有足够时间释放信号。高糖食物到达胃部会很快进入小肠,而大部分糖被小肠吸收。这会导致胰岛素异常地提早释放,影响葡萄糖代谢;胆汁盐为消化糖,成分也发生改变;正常肠道细菌也被那些以糖为食有害菌所替代,这些有害菌进步释放信号,改变激素信号传导和胆汁盐成分。结果整个系统功能被扰乱。从高糖食物中获取能量细菌进步将信号传递给脑,刺激人们摄入更多糖,而摄入糖最终以脂肪形式储存下来,而且是危害较大内脏脂肪。
微生物能对抗果糖危害?
尽管果糖是天然,“存在于水果中”,但因为其对健康负面作用,还是成营养学界声讨目标,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四十年前尤德金在他著作中曾提出果糖可能是造成健康问题元凶,而分解植物淀粉释放葡萄糖作用却迥然不同。他观点没有得到人们重视。但是饮料中大量糖最终引起人们警惕。
乔治·布雷(GeorgeBray)是名杰出糖尿病医生,2004年他指出日益增加糖消耗与美国肥胖症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观测相关性。[233]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含糖饮料消费量都增加3~5倍,而2009年英国人有20%(青年人中更高)日摄入总热量是从高果糖饮料中摄取。[234]全球范围内,这变化很好地呼应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升高。[235]对其他大型观察型研究荟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