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价格可能差异很大,视小麦品质而定;这时还没有所谓“小麦”规定价格。
铁路使这切改观。火车上货或卸货必须尽快完成,因为在这期间,蒸汽火车头仍在全力烧煤,非常耗成本。因而不久,货运业者扬弃袋袋搬运方式,改使用谷物起卸机,次就可将大批谷物装进货车车厢。但这意味着张三、李四小麦全混在起卸机里,再也分不清哪袋是谁小麦。因此,谷物在运抵铁路边之前就得卖掉,不同农场作物变得可以互换。
小麦虽仍继续分级,但这时只分成少数几个等级,且在这些等级底下,每车载运量都被认定样多。“小麦”就此诞生;自此,吨今年“二号春麦”,也可以换成吨明年同款小麦,小麦期货买卖、期货期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随之问世。
稻米全球市场诞生,则较复杂。它比小麦更利于贮存、运送,因而稻米跨长距离贸易,早已行之数百年,例如沿着长江近两千公里长途稻米买卖,规模远超过东欧到西欧著名谷物贸易。但稻米流动受阻于僵硬文化藩篱,因为食米者对习惯吃米种有强烈偏好。事实上,大部分稻米出口,乃是遵循这些偏好和人口迁徙在进行。印度卡佛里三角洲(KaveriDelta)运送稻米到斯里兰卡茶园,而其中许多茶园工人就来自该三角洲;为苏门答腊烟草田供应华工人力承包商,也进口这些华工所习惯吃米种。因此,19世纪中叶国际稻米贸易虽有大幅增长,却未形成稻米市场(国际稻米贸易大幅增长,得益于东南亚商品作物种植园增加,以及为供应这些种植园工人所需稻米,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泰国昭披耶河三角洲不久前抽干,开垦成“米仓”)。
但随着愈来愈多稻米充作工业淀粉来源(大部分在欧陆),只根据价格高低选米吃消费者问世。于是,旦华南稻米歉收,导致越南米价上涨(越南生产稻米与华南品种类似),欧洲采购商就舍西贡,转而购买缅甸米,从而使缅甸米价格上涨。广东人或许仍不吃僧伽罗人[42]所爱吃米,但这时候,不管稻米原产于何处,价格波动影响消费者购米开销。不久,新加坡出现和芝加哥小麦期货买卖差不多稻米期货买卖。
欲形成名副其实全球谷物市场,稻米、小麦间关键联系就必须连上,而这联结在印度达成。19世纪印度乃是全球最大谷物出口国之,只是今人往往忘记这事实。这事实反映印度确谷物生产过剩,也反映英国牺牲小农和劳动阶级消费推动出口殖民政策。事实上,那时印度既出口稻米、小麦,也消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