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初为人母平均年龄从1970年21.4岁跃升至2013年26岁,2010年十个新生儿中有四个以上母亲年龄在30岁以上,七个中有个母亲年龄在35岁以上。[6]不仅如此,2009年,有8%头胎新生儿,其母亲年龄超过35岁,而1970年这个比例仅为1%。[7]从1990年至2008年仅这十几年时间,35岁以上产妇数量上升64%。[8]
然而推迟生育本身就存在诸多挑战,其中之就是,如果你是名超过24岁未婚女性,你可能已被多种渠道信息说服并相信自己卵巢正在萎缩,卵子质量也在下降。而就像此时此刻,你明明读到这样信息,却依然没有要怀孕打算。
2001年正值26岁,当时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在纽约市投放铺天盖地生育广告。广告上是只形似沙漏奶瓶,瓶中乳汁即将耗尽,生物钟在滴答作响。“年龄增加影响生育能力”,广告上说。记得有次辆巴士从身边开过,车身上是这则让人发怵广告,跟在后面辆巴士上则贴凯莉·布拉德肖海报。
第二年27岁,经济学家西尔维娅·安·休利特(SylviaAnnHewlett)出版她畅销书《创造生命:职业女性与生育诉求》(CreatingaLife:ProfessionalWomenandtheQuestforChildren)。她在书中告诫说,20多岁女人追求事业而不抓紧结婚生子是错误,因为女性到27岁卵子质量便开始走下坡路,到35岁会直线下降。她警告说,们都是在自欺欺人,并不清楚自己生育能力正在快速下降。生物钟在滴答作响,时间不等人。
休利特书引起很大轰动,《60分钟》(60Minutes)为此拍段节目,《时代周刊》(Time)发表题为《孩子vs.事业》(“Babyvs.Career”)封面故事,同样发出紧迫催促。《纽约》杂志也以“婴儿荒”为标题,刊登记者范妮萨·格里高利阿迪斯(VanessaGrigoriadis)对名29岁女子采访。这名女子说,她看过《60分钟》那集节目,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是《纽约》杂志封面,还有《视野脱口秀》(TheView),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说婴儿荒,纽约就像爆发什流行病似,人人都在警告你要小心,‘在家待着别出门!紧急播报:你卵子快要不行!’”
那时格里高利阿迪斯28岁,她承认自己也有这样恐惧。她在文中这样写道,自从20岁以后,她全部心思就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