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徽宗似乎很喜欢这个人。徽宗第次罢免陈瓘是在1100年十月,主要是因为他批评向太后亲戚,指责向太后把持朝政,从而惹恼太后。为让陈瓘知道自己仍然很欣赏他,徽宗派人给他送去百两黄金厚礼。五个月后,徽宗把他召回京城,但没有任命他继续做“言事官”,因此他奏疏不像以前那多。但只要他写奏疏,就会直言不讳,措辞激烈。
徽宗为什最后会决定宁愿与蔡京而不是陈瓘合作呢?从徽宗角度看,他们二人重要区别是,蔡京为人很积极,总是告诉徽宗他能做到事,而陈瓘却非常消极,更愿意指出徽宗不应该去做事。陈瓘对大多数帝王评价都不高,他不希望徽宗花费巨资,哪怕是做好事情。蔡京历来被人诟病,因为他知道如何与徽宗打交道,也知道什事情会吸引徽宗,但这点肯定不完全是缺点。陈瓘与些保守派似乎总是缺乏这种基本人际交往技巧。尽管陈瓘向徽宗呈递大量奏疏,但显然没有意识到,徽宗对那些极度夸张奏疏反应冷淡,甚至对那些用严厉措辞谴责别人奏疏会很生气。难道陈瓘不知道,应当根据听众实际情况对信息传达方式进行调整吗?换句话说,他是否认为,不能因为皇帝刚刚即位,年轻而富有野心,就用种不同说法来讲述事实?还有种不太讨巧可能性是,陈瓘更在意是打动保守派同僚,而不是说服徽宗。不幸是,蔡京在同时期奏疏都没有存世,因此无法进行直接对比。但们知道,在任命蔡京后不久,徽宗就推出些重大民生和教育措施。在徽宗宣布任命蔡京之前,两人似乎就起讨论过要完成哪些大业。而且,如果将个很强势*员放在首相位置,让他来按照自己认为适当方式来处理朝政,徽宗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皇帝职责中礼仪与文化上。
徽宗逐渐得出结论,联合元丰、元祐党人z.府是行不通,这结论所产生后果将在第四章逐渐显现,包括在1102年年中任命蔡京为宰相,以及随后更多采取些比较独裁政策。
[1]《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十七,632页。
[2]《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十六,619—620页。
[3]曾布似乎直对人们议论比较敏感。1100年六月,曾布还没当上宰相时,从龚原那里听说,徽宗跟陈瓘说,他怀疑曾布与宦官刘友端往来密切。曾布随即追问龚夬、韩忠彦、黄履和他弟弟曾肇,想解徽宗原话是什。《曾公遗录》卷九,315页。《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十六,601页。
[4]《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十七,63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