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或许还可以用来理解,他对自己文学和书法技巧造诣之高非常自信,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机会睹御笔,因此命人将他书法刻在石碑上,并立于各州。
过分自信是徽宗另个缺点。这缺点导致他错估禁止些名士在朝廷做官造成后果。也正是由于过分自信,他认为自己可以忽视其他人对蔡京敌视,以及后来做出联金决定。当些大臣对宋朝是否充分准备好北征提出异议时,尽管徽宗也犹豫过,但后来他仍然拒绝听取那些担忧者意见,而是站在梦想家们边,认为有可能打场大胜仗。
徽宗精力和热情在很多情况下令人钦佩,但同时也为他带来些问题,特别是他对道教虔诚信仰。并不认为徽宗是受蒙骗或神道设教才支持道教,但在1117年到1119年间,他确摒弃自己以前谨慎态度。
传统中国史家看待徽宗态度有所不同。他们从徽宗王朝总结出条道德教训:统治者放纵自己欲望或沉迷于宗教时,就会使国家和自身性命陷入危险之中。在徽宗朝之后两百多年元朝z.府编纂《宋史》,其中就提出这类颇具影响力观点。在《宋史·徽宗本纪》结尾,编著这部书史家起初指出:金人侵略并非不可避免。如果在1100年选择哲宗另外个弟弟继承皇位,这场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此外,如果对后来些事件做出不同选择,也有可能产生不样结果:例如,如果宋朝在1123年拒绝接纳从金国叛逃到宋张瑴,“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纵观些亡国之君,要是由于愚蠢或残酷,要是成为军事政变牺牲品,但这些用在徽宗身上都不合适。与其他人不同是,徽宗是因为受到误导。蔡京使他对保守派产生偏见,因此“疏斥正士,狎近*谀”。蔡京还以精美华丽物质生活去诱惑徽宗,让他耽溺于自己欲望。此外,徽宗还沉迷于道教信仰,不仅为此耗费巨资,同时也疏于军事和国防管理。“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尤其是让童贯掌管军队后,更是加快灾难到来。史家最后尖锐地评论道:“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1]
对徽宗作出这种负面评价背景,是12、13世纪士大夫阶层反对新政、推崇保守派思潮。些民间文学作品也助推这种思想,特别是明代小说《水浒传》,其背景就是徽宗统治时期发生事件。16世纪晚期,为教导年幼万历皇帝,张居正编撰部图文并茂书籍《帝鉴图说》,书中列出古代帝王些善举和劣行。在收录七十二则善举中,有十六则发生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