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列侯,韩孺子位比诸侯王,可以坐在轿子里向衡阳侯父子还礼,轿帘卷起,韩孺子只需露面,其它事情都由杨奉处理。
衡阳侯年纪不小,能活得比公主更长,对他来说实在是场来之不易胜利,在他脸上,哀容恰到好处,与杨奉交头接耳好会,谈完之后显得十分激动,带着儿子向倦侯磕头谢恩。
这幕被送丧队伍以及围观人群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很快就有消息传开:倦侯已经下令释放碎铁城里囚犯,那些被困“柴家人”很快就能返回京城。
这是杨奉主意,他想法很简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帝王报仇,任何时候都不晚,即使不能化解柴家仇恨,也要减少点外界猜疑。”
韩孺子同意,他不在乎柴家,虽然柴家人总是心怀鬼抬,但他从来就没将他们当成平等敌人。
京城并非只有争夺帝位这件事情在发生,官吏还得照常升堂办公,百姓还得照常养家糊口,整个冬季里,婴儿照常出生,老弱之人照常死去。
正月中旬,衡阳公主薨于家中,死因众说纷纭,或称其饭后大怒而亡,也有人说她是因为太高兴大笑而亡。
衡阳公主是武帝妹妹,围绕着柴家建立股强大势力,她死亡,对于朝堂来说,是件大事。
二月初,柴府发丧,公主身份高贵,遗体不会葬于柴家祖坟,而是要入住皇家陵墓,死后与父兄相聚。
葬礼隆重而盛大,持续整整天,路上彩棚从城内绵延至城外,引来观者无数,堪比正月十五赏灯时热闹,京中达官贵人都来送葬,倦侯韩孺子也不能例外。
人群跟着送丧队伍走,却有数人逆流而至,前来拜见倦侯,递上拜贴,与倦侯互相行礼致意,再跟杨奉说几句话,告辞离去,但这些人身份有点特殊
这种人情往来由不得韩孺子本人做主,礼部以及宗正府自动做出安排,虽然宫里没有批复,增加些麻烦,但是该有礼节不能省略,既然没有圣旨,那就切照旧。
倦侯府出钱、出力,也在送葬途中搭建彩棚,韩孺子本不想亲自送丧,因为衡阳公主恨他入骨,有种传言说,衡阳公主死前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怒,都与倦侯有点关系。
杨奉劝他还是去露面意思下,以示和解,想当皇帝人要尽量减少私人恩怨,即使化解不,也要让外人觉得错不在倦侯。
韩孺子不用参与整个出殡过程,只需在送丧队伍经过时,在倦侯府彩棚里露面就行,连轿子都不用下。
柴家孝子贤孙不少,被关在碎铁城只是小部分,留在京城里还有许多,队伍浩浩荡荡,无论心里怎想,表面上礼仪不能破坏,倦侯既然出面,衡阳侯与长子就得过来拜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