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孺子没回答。
邓芸转身道:“陛下也不保护他们下,营中*员只怕今晚就能将他们撕碎。”
“朕要是精兵强将,如果这早就需要保护,还有何益?”
邓芸笑道:“陛下想法跟哥哥倒是
每条问题之后,韩孺子都指定某人回答,而此人正好对此事颇为熟悉,即使没有真知灼见,也能对答如流。
这下子大家更惊讶,原来皇帝不仅知道他们名字,还解他们所长。
气氛很快变得热烈,最先回答问题几个人,甚至要求再答遍,他们终于醒悟过来,这是生难遇时机,旦错过,可能永远不会再有出头之日。
集会持续整整天,皇帝用膳时也没停止,众人边吃边说。
宰相与各部司长官都留在京城,随行者职位最高不过是侍郎,哪敢向皇帝进谏?只能诚惶诚恐地等待。
慢地寻找规律与线索,发现许多人才都与黄普公样,被埋没在他人光辉之下。
但朝廷大臣不是燕家,做事没那绝,那些被埋没者在奏章中总能露面,通常放在某人后面,作为“等人”名列其中,这样来,万皇帝追查,也不能说上奏者瞒功。
这是大臣谨慎,也是皇帝所能看到线索。
他将奏章中不起眼名字记下来,如果又在其它奏章中看到这个名字,就加深印象。
在选择随行队伍时,他将这些人都圈进来,总共有三十七人。
傍晚时分,皇帝终于召开正式朝会,不做任何解释,与往常样,听取*员报告,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
皇帝回帐休息,*员们却没办法入睡,不是写信向京城告急,就是找来那些“幸运儿”,询问集会每个细节。
邓芸侍寝,她听说外面事情,站在门口向外窥望会,“外面人真多,跑来跑去,连规矩都不守。”
“嗯。”韩孺子应声。
“陛下是要重用白天召见那些人吗?”
韩孺子明白,自己费这大工夫,挖出来可能不是第二个黄普公,而是群平庸之辈,但他愿意冒险,朝廷只会论资排辈、按势力划分官职,他曾经努力安插位自己看好宰相,结果宰相还没上任就倒向群臣。
从上层不易更改,韩孺子就从下层着手,他不急于封这些人当大官,而是要边观察、边扩充。
皇帝祭天之后直接召见,当然是种殊荣,被选中者大喜过望,同时又莫名其妙,随行*员则大吃惊,不明白自己怎会被排除在外。
三十七人聚在皇帝帐中,年轻、年老都有。
韩孺子也不客气,直接发问,治军、治吏、治民、治山、治水、治财等等全都涉及,正如张有才所言,皇帝遇到欣赏之人,谈往往是细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