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当局面无法控制住时,就得牺牲掉个人
利益和名誉。换
谁,在这个位置上,也是要做牺牲品
……直到现在,曾国藩才明白,历史,完全是由不确定
因素所决定。后人在记载和撰写时,看起来那
信心十足,其实,完全是色厉内荏。其实,每
个隘口,都有着那
多
可能性,有那
多
陷阱和敌意。那些最后走到尽头
人,都是命运
宠儿。这就是不折不扣
宿命啊!
很快,李鸿章来到天津,与曾国藩进行交接。看到李鸿章仍是
副风流倜傥
样子,曾国藩不由心生感慨。李鸿章还是比他洒脱啊,能拿得起,也放得下,不像自己,永远背负着沉重
包袱。这是曾国藩第二次正式与李鸿章进行移交
,而且,在外人眼中,都是他
事情没有办好,然后,朝廷令李鸿章来接替他。第
次,是1866年,当时曾国藩奉朝廷命剿灭捻军,出师不利,朝廷命时任江苏巡抚
李鸿章来接替曾国藩,然后让李鸿章回任两江总督。这
次,仍然是这样。曾国藩知道李鸿章
才干,对于李鸿章
为人,也十分
解。移交之后,曾国藩仍积极与李鸿章沟通。他们师徒之间,还是好沟通
,有些事情,只要说几句话,心里也就明白
;另
些事情,不说,心里也明白。曾国藩问李鸿章:可做好准备
?准备怎
跟洋人打交道?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耍起
幽默:“准备打痞子腔。”曾国藩听后很不高兴:这是代表朝廷啊,是代表国与国之间,怎
能“打痞子腔”呢!曾国藩当时就把脸
沉,批评
李鸿章两句。李鸿章见老师动怒
,慌乱解释,那是开玩笑
。曾国藩说,开玩笑也不行啊。李鸿章在老师面前还是谦逊
,李鸿章立即就说:学生记住
。
现在,这个濒海城市再也没有曾国藩什
事
,甚至,在直隶乃至北方,都没有曾国藩什
事
。曾国藩觉得在直隶
这
年多时间里,简直如同梦游
般:练兵未完,办教案也不成,仅仅生
场大病,然后,又稀里糊涂地离开
这个地方。尤其是这
次天津教案,从曾国藩到天津处理此案,
直到离开,只有短暂
两个月。可以说,曾国藩是在艰难困苦焦头烂额中度过
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曾国藩费尽口舌,耗尽心机,充分领教
洋人
无理,也领教
同胞
蛮横。现在,终于可以离开
。让曾国藩感到困惑
是,为什
朝廷执意要找自己这样
个替罪羊呢?
开始就把李鸿章放在这个位置上不是更合适嘛?也许,朝廷
意思就是这样善变,就像
张女人
脸——这是典型
女人政治,多疑,怪戾,虚弱。曾国藩想不通
是,为什
这个女人要把他这把老骨头放在火上烤
烤,直到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