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箫管轻横腿上,双手摊放膝头,看不清他是否闭目。惊诧而至感激,遍遍听那箫声和箫声断处空寂,以为是天喻或是神来引领。
那夜箫声和老人,多年在心上,但猜不透其引领指向何处。仅仅让活下去似乎用不着这样神秘。直到有天又跟那墙说话,才听出那夜箫声是唱着“接受”,接受天命限制。(达摩面壁是不是这样呢?)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常常去跟那墙谈话,对,说出声,默想不能逃离它时就出声地责问,也出声地请求、商量,所谓软硬兼施。但毫无作用,谈判必至破裂,切条件它都不答应。墙,要你接受它,就这个意思反复申明,不卑不亢,直到你听见。直到你不是更多地问它,而是听它更多地问你,那谈话才称得上谈话。
直在写作,但直觉得并不能写成什,不管是作品还是作家还是主义。用笔和用电脑,都是对墙谈话,是如衣食住行样必做事。搬家搬得终于离那座古园远,不能随便就去,此前就料到会怎样想念它,不想最为思恋竟是那四面矗立围墙;年久无人过问,记得那墙头残瓦间长大过几棵小树。但不管何时何地,闭眼,即刻就到那墙下。寂静墙和寂静之间,野花膨胀着花蕾,不尽路途在不尽墙间延展,有很多事要慢慢对它谈,随手记下谓之写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