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水,顺应
水,听从
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
,无
无私,长生不老。
这便是道。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之道。道无处不在,却在作次集中呈现。
因此,和青城山相邻而居,互相映衬,彼此佐证,成研修中国哲学
最浓缩课堂。
那天带着
浑身水气,在青城山
山路上慢慢攀登。忽见
道观,进门小憩。道士认出
,便铺纸研墨,要
留字。
当即写下
副最朴素
对子:
官定是承接
李冰
伟大精魂,竟敢把自己尊敬
祖师放在江中用于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
心意,唯有那里才是其最合适
岗位。
石像终于被岁月淤泥掩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时,有
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
儿子。
即使不是,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
儿子。
位现代女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她由此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
,应该站在哪里?
出土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
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
突然产生
对中国历史
某种乐观:只要李冰
精魂不散,李冰
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
江水,便是至圣至善
遗言。
四
拜水,
问道青城山。
想,若能把“拜水”和“问道”这两件事当作
件事,那
,也就领悟
中华文化
大秘密。
看到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是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
在这样高地方偷看桥下,
定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
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
脚下江流,从那
遥远
地方奔来,
派义无反顾
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
站得这
高还能感觉到它
砭肤冷气,估计是从雪山赶来
吧。但是,再看桥
另
边,它硬是化作许多亮闪闪
河渠,
片慈眉善目。人对自然力
调理,居然做得这
爽利。如果人类做什
事都这
爽利,地球早已是另
副模样。
调理自然力本事,被近旁
青城山作
哲学总结。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在中国土生土长
大宗教。道教汲取
老子和庄子
哲学,把水作为教义
象征。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