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外族君主为善之心也会因之而懈怠,受苦不还是中原百姓吗?
雍正这番话带着明显委屈情绪,而且是给父亲康熙打抱不平,也真有些动人地方。但他整体思维显然比不上康熙,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外国”人、“夷人”,在些前提性概念上把事情搞复杂。他儿子乾隆看出这个毛病,即位后把《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列为禁书,杀被雍正赦免曾静等人,开始大兴文字狱。
除华、夷之分敏感点外,其他地方雍正倒是比较宽容、有度量,听得进忠臣贤士们尖锐意见和建议,因此在执政前期,做不少好事,国运可称昌盛。这样来,即便存有异念少数汉族知识分子也不敢有什想头,到后来也真没有什想头。其实本来这样人已不可多觅,雍正和乾隆都把文章做过头。真正第流大学者,在乾隆时代已经不想做反清复明事情。
乾隆靠着人才济济智力优势,靠着康熙、雍正给他奠定丰厚基业,也靠着他本人韬略雄才,做起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大皇帝。承德避暑山庄,他来得最多,总共逗留时间很长,因此他踪迹更是随处可见。乾隆也经常参加“木兰秋猎”,亲自射获猎物也极为可观,但他主要心思却放在边疆征战上,避暑山庄和周围外八庙内记载这种征战成果碑文极多。
这种征战与汉族利益没有冲突,反而弘扬中国国威,连汉族知识界也引以为荣,甚至可以把乾隆看成是华夏圣君。但细看碑文之后却产生个强烈感觉:有仗迫不得已,打打也可以,但多数战争必要性深可怀疑——需要打得这大吗?需要反复那多次吗?需要杀得如此残酷吗?
好大喜功乾隆把他所谓“十全武功”雕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些燥热而又不祥气氛。在满、汉文化对峙基本上结束之后,这里洋溢着是中华帝国自得情绪。
七九三年九月十四日,个英国使团来到避暑山庄,乾隆以盛宴欢迎,还在山庄万树园内以大型歌舞和焰火晚会招待,避暑山庄片热闹。英方目是希望乾隆同意他们派使臣常驻北京,在北京设立洋行,希望中国开放贸易口岸,在广州附近拨些地方让英商居住,又希望英国货物在广州至澳门内河流通时能获免税和减税优惠。本来,这是可以谈判事,但对于居住在避暑山庄、生喜欢用武力炫耀华夏威仪乾隆来说,却不存在任何谈判可能。
他给英国国王写信,信标题是“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信内对切要求全部拒绝,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