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青从小到大,肯努力又成绩好,少有遇上这种情况时候,拿到批改后翻译稿,心里多少有些沮丧。主任安慰他说大家都是这过来,如今他们资料丰富,通讯也发达,想当年刚建厂时候,那才叫两眼摸黑,什都不知道——但这多年大家克服困难,慢慢也过来,凡事总要有个过程,从工作中学习,从工作中成长,年轻人要有朝气啊。末又有些欣慰地拍拍郁青肩膀:
新生活就这开始。
郁青和润生很快在厂里看到好些熟悉面孔——既有G大毕业同样分配到这里校友,也有不少从小就熟识厂子弟。这让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融入职工生活。
大学生初来乍到,不分岗位和专业,都要先下车间实习。因为有母校金字招牌在,所以给G大毕业生们领路都是厂里各车间各工段最好师傅。
郁青虽说是厂子弟,但母亲并不是线车间工人,所以第次进车间,仍然有种开眼界感觉。
金属板在手动加工下点点成型,上百万个零件逐步拼接,最后成为能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铁鸟。
直到离开总装车间,那种震撼与感动还是深深地留在郁青心里,甚至让他也由此生出种无法言说骄傲——从今往后,他也能为之贡献自己点点力量。
翻译在176厂虽然也隶属于设计与技术部门,但从性质来说是个辅助类工作,所以郁青在线车间实习期很短暂,只花半个月就结束——所里和技术部都催着要人,要新来小翻译们赶紧回去接受培训,准备工作。今年有新项目上马,他们引进新专利和生产线,等待翻译图纸和资料据说在翻译室已经堆成山。
加上今年新来六个大学生,翻译室常驻译员有三十九个,除此之外,厂里还时不时从外地相关单位借调专业人员来译员上课。郁青他们初来乍到,天天都在上航空理论和军械课,还要翻译些与当前项目无关旧资料——这是带他们老翻译布置下来练习任务,目是让他们尽快熟悉专业内容。
办公桌本来不小,被各种资料和工具书这堆,人顿时好像被埋进去样。旧资料也不知道是什时候东西,纸页又黄又脆,大家翻起来时都小心翼翼,唯恐力气稍大点儿会弄碎它们。
郁青在学校那会儿就开始协助老师做航空航天专业翻译工作,上手算是群新人里最快。可即便如此,他那点儿有限经验仍然完全不够用。有时候吭哧吭哧在书堆前忙活天,也就能翻译出来页纸。拿给老译员审阅,上头被红笔圈改得鲜艳片,这个也不对,那个也有问题,批注都是从没听说过专业词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