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口号和幻想不同,现实是可以触摸。如果没有强大军队,先进武器,北方巨人很快就会攻破边境,杀入教廷。
约瑟夫迫切需要提升教廷军事科学技术力量。然而他无奈发现:在这片被神圣米字架覆盖土地上,很难找出自己需要人。
教廷研究部很多教士都可以算是科学家。但术业有专攻,那些人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问题,比如之前成功制造“六号”,就是生物研究部实验结果。然而决定战争胜负关键不在于、两件超级武器出现,而在于某种强力武器量产。
约瑟夫在地下遗迹时候,看过很多文明时代战争类书籍。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结果深以为然,尤其是苏德战争转折点,莫斯科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被约瑟夫奉为经典。他不认为在广岛与长崎投下那两颗原子弹改变历史进程,毕竟那个时代核弹金贵,就算摧毁两座城市,可对于战争本身没有造成本质影响。决定战争胜负关键仍是军队。
约瑟夫认为决定教廷与北方巨人之间战争胜负关键在于蒸汽机,这相当于虎式坦克与T34之间较量。数量是关键,尽管前者性能优秀,却因为数量太少,抵不住潮水般涌来后者。
达芬奇曾经留下过张关于“特殊战车”素描结构图。那是个圆盘形,可旋转机械巨物。四周布满环状火枪射孔,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为动力层,上面是武器平台。整个机械可容纳三十至五十名士兵,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厚厚装甲足以挡住巨人炮弹,无论他们大口径火枪还是锋利战斧都不能伤其分毫,是决定战争胜负关键性武器。
文明时代留下大量遗产,可约瑟夫无法使用,也没办法将它们实用化。他之所以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找到达芬奇古老设计图,完全是出于无奈选择——石油精炼可不是嘴上说说那简单,内燃机从研发成功到具体实用化需要漫长时间。相比之下,蒸汽机就简单得多,操作方便,更重要是旦实验成功就能批量生产。
远处实验车远不如约瑟夫想象中那灵活。圆形,准确地说应该是个厚重碟形。高达三米下层动力部分被厚厚钢甲包裹,扁圆上层有十个射击孔。这台被称之为“圣主之怒”战争机械看上去极为沉重。顶部有两根很粗烟囱,不断喷吐着浓密黑烟,即便是站在很远地方,仍能听到“吭哧吭哧”机械轰鸣,仿佛个患有支气管哮喘老人正在艰难爬行。
速度太慢。目测下来每小时最多前行十公里,而且前提必须是地形平坦,没有太大起伏。
但不管怎样,就战斗性能来看,倒也勉强还过得去——之前组织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