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总有些喜欢下集预告观众,仍是玩着手机等片尾结束。
然而,军工篇道别片尾和平时不太样。
摄制组将拍摄花絮做成篇章最后集花絮,剪出来
以至于气质傲慢年轻人,深深被这部纪录片吸引,到处呼朋唤友,推荐更多人加入到观看行列来。
《兴国之人》作为大型红色纪录片,成为普通群众仰望高端科技人群窗口,观众边看边啧啧感叹,看看人家,六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就能造导弹。
看人多,注意细节就多,可供讨论地方更多。
每天追着连载观众,挖掘着当年史料、新闻,与同好们起分享发现,不过几天时间,他们就发现个熟悉名字。
“《兴国之人》片尾居然有鸣谢韩训,韩老师也算上过纪录片人啦!”
《兴国之人》播出之前宣传,没有太大水花。
网络上除些普通感慨和疑惑,再搜不出更多讨论来。
大家都把它当成庆祝建国献礼片,又是什大型苦难教育片,老人们说教,偶尔看看还行,看多会觉得厌烦。
然而,军工篇第集,就开始说全民协作造导弹,群头发花白老人,头脑清楚说着专业数据、词汇,优雅从容样子,仿佛是坐在实验室里随手计算出数据科学家,做出震惊世界成果。
苦,肯定是苦,但他们眼神里闪烁是智慧光芒,偶尔说起过去窘迫事情,都透着种时间沉淀下来幽默。
“哈哈哈,恭喜韩老师,贺喜韩老师,没想到韩老师也有借别人名字上位时候。”
大家完全将军工篇鸣谢,当成韩训同名同姓某个人。
在这种美丽误会下,他们连《兴国之人》片尾都看得津津有味,试图挖掘出更多熟悉名字。
直到军工篇讲述东风导弹从仿制到自研发改造下集之后,大家依依不舍作别军工篇,等待着明天教育篇。
不少人关掉电视,或者换台。
同样是听老人讲述过去故事,《兴国之人》挑选出来故事不仅有趣,而且高端。
那些飞机、导弹、航母、卫星,哪怕是放在21世纪,都能让电视机前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
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知道件看似普通军工成果,需要经历什样艰难改良,但是所有人都清楚,重达几吨卫星要飞上宇宙,有多不可思议,而且,四十多岁它至今都还在太空中飞行!
《兴国之人》从不平凡科研成果,展现不平凡军工人,观众对这些“过时”高科技产生兴趣,第次在历史教科书外,知道历史背后故事。
用神秘却气场强大军工开篇,《兴国之人》基调顿时变得格外崇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