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是谁?”
老爷趴在案几后头,手抵着额头,拧着眉毛问道。
“是城东头铁匠铺。”
“‘剪梅’偷
什
?难道把铁匠铺里
风箱给偷
?”
老爷头疼地问道。
县老爷心想啊,“剪梅”你要是但凡有点脑子,这段时间就找个地方钻进去躲着,把风头熬过去再说。
这样来,你好
好大家好,不动兵戈,和气生财。
至于那守备黄公公,也真是吃饱撑
,为
罐价值五十两
滇红把大家好
阵折腾。
可见这公公也真是没多大眼界。
公公是个不省心就罢
,偏那“
剪梅”也像是发
失心疯。明知道正在追捕他,非但不去避风头,还天天在外头顶风犯案,简直就像是在故意嘲讽黄公公和府衙上下似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里有句俗话,叫做“官无三日急”。
甭管皇上那边,台阁之上多沸反盈天,落实到具体州府县衙,那就得
层层地来,慢慢来地来,各种磨时间,磨程序。
磨着磨着,兴许几天后,新命令
来,把前头
诏令就给撤
。这样也就省去
劳师动众
功夫。做老爷省心,办差
省力。
抓捕这“剪梅”,自然也是同样
道理。
开始,这“
剪梅”反正也是在别
地方犯案,本地又不曾有过损失。正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别家
损失,管他作甚。
“他……他偷铁匠六十岁老奶奶
陈年裹脚布。老太太
儿媳妇昨天晚上伺候她洗
脚,把裹脚布浆洗好
挂在院子里头。今天
早儿媳妇
打开门,发现裹脚布不见
,院子
影壁上被人画
朵五瓣梅……这可不就是‘
剪梅’
手笔嘛……”
说完
“大人,又有人来报案,说家中失窃。”
捕头老梁哭丧着张脸走进衙厅。
这老爷们再累,都是坐在县衙里头办案。真正苦是他们手下这些差役啊!
巡城,核验,还有勘察案发现场,可不都是他们亲力亲为。
就这几天功夫,老梁都把过年刚穿上
新鞋给跑出个洞来
。
府衙上下也不当回事情,只把海捕文书在县衙门口贴,就当
事。
谁知道前几天,这“剪梅”居然漂泊到他们这儿来
。非但如此,还偷
永州府守备太监
银子,截胡
他要买
东西。
这守备太监也应该是上下运作番,短短时间内,逼得州府衙门,连同布政司,团营军衙
块下
令,督促县衙即时展开抓捕,务必将这“
剪梅”缉拿归案。
要说这种事情,过去也不是没有过。三四个部门块协作,但只要贼首不出现,等个两三个月,风波过去
,大家还是照样慢吞吞熬日子。
只要巡按大人和巡查使不来,那就没什火烧眉毛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