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贺昭摇头。
“这是两代帝王合写首诗。前两句‘为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来自宋太祖赵匡胤。他写完前两句,写不动
,有宋
朝无人敢接,说是帝王气透纸而来。直到四百年后,
大铭太祖皇帝,才接上
后面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昭儿啊,你可知这诗句
意思?”
“焦老师好像说过,是……当个好皇帝意思?”
太后笑,抚摸着他稚嫩而聪慧
眉眼:“对,就是这个意思。昭儿,你好好谢谢你那已经被贬
焦老师罢!”
——所以她拦截皇帝清醒时手书
、发给内阁
遗诏。
太后低头,盯着诏书上“长子皇太子贺霖,仁孝聪明,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行字,指甲几乎要将绫锦戳破。
殿内只她孤零零个,宫人们被赶
出去,连琼姑都不被准许进来。太后在犹豫,在挣扎,在做此生最艰难
个选择。
直到她听见殿门口传来
孩童声音:
“阿婆,会认许多字,还会念诗啦!老师们都夸
念得好,
背给阿婆听——
”
“对!漕河也要走,最好兵分几路,以疑军掩护正军。”苏晏不喜欢把鸡蛋都放在个篮子里,“小爷也是,多备几套太子衣袍,关键时刻或能起到金蝉脱壳之用。”
“看这里,此地熟,有条近道……”-
慈宁宫内,太后手握两份诏书,陷入长久沉吟。
皇帝每日几乎要昏睡六七个时辰,清醒时头痛欲裂却还强自忍耐,连陈实毓这样见惯生死老大夫都看不下去,宁可他继续昏睡。
“为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没人敢拦二皇子。朱贺昭边背诗,边走进殿来,小小个人儿,龙袍玉冠,行止有度。
太后放下诏书,招手叫他过来,问:“谁教你背这诗?”
“焦老师。但那时背不下来,现在会背
,可焦老师不在
。”朱贺昭说。
太后温声问:“你可知这是谁诗?”
汤药从活血通络,换成
助眠镇痛
,针灸也停用
。有时陈实毓甚至觉得,自己
各种治疗百无
用,让皇帝继续撑下去
,是他自己极顽强
意志力与极坚定
信念。
太后心灰意冷,似乎已经接受即将失去
个儿子
现实。但那冷
灰烬中,隐隐又燃起隐秘
、热切
、矛盾
亮光,火蛇般缠绕在她心底。
——所以她拒绝陈实毓想要尝试开颅手术
请求。
“要你确保万无
失,如若不能,天子龙体岂能由着你割肉切骨?可别反害
性命!”太后如是说。
陈实毓不能确保。他甚至连三成把握都没有。但总不能对太后说“死马当作活马医”,最后也只能放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