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之前你不是还说‘苏十二识人不明,以至有此大败,理当负责’?”
由于戚敬塘为人机警到近乎狡狯,又擅长布局,以自身为饵终于削弱廖疯子
戒心。廖疯子亲自领兵追击“败军”,最终落入彀中,被戚敬塘半夜摸营砍掉
脑袋。
戚敬塘带着人头与余部回来,知道免不军法处置,便主动效那廉颇负荆请罪之举,脱光
衣物跪在于彻之帐前领罪。
于彻之怒他自作主张,可又爱他军事才华,故而从轻处罚,只结结实实地打
他
百军棍,以儆效尤。
之前三份军情,是于彻之真以为他失联与败亡时写,后来真相大白,就立即写
第四封奏报,急送京城。
戚敬塘虽然挨军棍,趴在床上七八日动弹不得,但得知于彻之并没有像他曾经
上司
样抢占功劳,而是据实上报朝廷,对其人品十分钦佩。如今两人就跟那高山流水似
拍即合,成
性情相投
忘年交。
经此役,功劳大涨,但比起其他政务,他更擅长军务,故而在内阁议事时也不怎
抢风头。更重要
是,于彻之已年近五旬,身上因征战而落下
旧伤也逐渐开始发作,还能再干几年?
所以目前,他们最有分量也最危险政敌,应是年仅二十岁、政绩过人且深得圣眷
苏晏。
等到群臣激动议论声渐渐平息,朱贺霖忽然“嗤”地笑
声,说道:“怎
,军情还未公示,诸位就认定这是于阁老
功劳?”
……不是于彻之,还能是谁?群臣脸不解。
朱贺霖朝富宝点点头:“念!”
“是戚敬塘……于万人军中斩首敌酋,立下大功,竟然是那个藉藉无名
登州小子……”
“战场之上双方争利,常用诱敌之计。但如何因势利导,使敌不辨利之真伪、不虞利中厉害,飞蛾扑火般投入死亡陷阱,这其中门道可就深
。戚敬塘这
招示利诱敌,用得好哇!”
“此子年仅二十余,如此用兵老道,后生可畏。”
“这、这谁能想得到啊!”
“谁能想得到?当然是苏阁老啊,否则当初又怎会意提拔他。这叫什
,慧眼识英才!”
富宝展开于彻之上呈奏本,抑扬顿挫地高声念诵起来。
群臣们听着听着,不少人面色惊变,有涨得通红,有刷煞白,还有
好似万花筒。
于彻之奏本里,把这件事
始末说得
清二楚——
原来,戚敬塘建议于彻之擒贼先擒王时,得知廖疯子最擅长打游击战与狡兔三窟,以至于朝廷几次发兵都难以斩草除根,心中便有计策。
为麻痹敌方*细,他故意不服军令与于彻之大吵
场,继而率领两万左军擅自奔袭,深入敌后。之后与乱军
几次交锋,也是佯败溃逃,引诱敌方追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