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言想来也是极为熟悉《艺文志诸子略》文,臣斗胆,所谓‘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吴永廉说道,这几年下来,他也算是明白楚岳峙想要看到是个怎样大蘅国,也明白楚岳峙直在铺垫什,“陛下这几年推行政策,已让前些年封禁之象大有改善,臣以为,陛下可根据此次科考结果,再行决定之后政策调整。只是陛下刚刚开始赋税改革,夏大人那边也是顶住极大压力在推进新政,短时间内,怕是
现好几本传阅度极高小说。
自然也并非没有老派老学究对此持反对态度,义正严词地抨击这是对礼学侮辱,更是文学思想上堕落,但是因总体走势积极,始终还是支持声浪更高,曾经已经如潭死水文坛也得以再次兴旺。
说到底,什是堕落?如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堕落,那也没什不好。
楚岳峙合上手里典籍,似笑非笑地抬眼瞅着凉忱,寻思这人是越来越会说话。
将典籍放回书架,楚岳峙回到御案前,随手翻翻两位大臣进殿前他在看几篇散文,对吴永廉说道:“吴尚书,朕听闻,你前些日子,化名写几篇散文,反响倒是不错。”
吴永廉怔,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他向是个守规矩人,碍于朝廷重臣身份,有些话平日里自然不能说,又见如今不少人都藉文各抒己见,他按捺不住便化名参与其中。
其实楚岳峙会知道,是理所当然事,这种文坛与言论上放开,本就是楚岳峙当初最希望看到结果,只不过无规矩不成方圆,虽放开但也要确保没有邻国细作混入其中,散播些有逆反嫌疑内容,故而平日里想必也有人收集整理,对在民间流传这些散文以及戏曲小说进行筛选,旦发现有问题,必定是要上报。
至于他写几篇散文,多半也是从行文风格遣词造句上发现端倪,所以才特意上呈到楚岳峙手中。
“陛下,臣时技痒,这才提笔写几篇,但臣对陛下和大蘅国绝无二心。”吴永廉知道楚岳峙现在与他提此事,便是不打算对他追究,只是在提醒他要注意自己尚书身份,以免日后被有心人士翻出来大做文章。
“你这几篇散文,朕刚刚拜读过,观点倒是颇为新颖,诸子百家各引端,崇其所善,言人人殊,朕以为如此极好。”楚岳峙对吴永廉学识向来尊敬有加,这三年吴永廉身为礼部尚书也时常被他召见讨论礼法,他对于三年前第次为女子立法失败事,直放在心上,也直学习研究过往礼法,想要从中寻求突破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