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奏札上任何句,都足够治卓少炎个死罪。
更何况是这触目惊心连篇死罪,卓少炎纵是万死,亦不能抵其罪名。
沈毓章待看罢,眉头已拧成个死结。
他本欲将卓少炎冒兄长之名与她多年来在北境抗敌之真相大肆昭布于国中,以此连带揭出当年裴穆清含冤受死之前因,为已故裴穆清昭雪、追谥,亦为卓氏门平冤。
英肃然所奏如下。
景和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晚,卓少炎亲手弑兄。
事后,卓少炎勾结兵部侍郎郑劾及其属吏凡四人,冒兄长卓少疆之名,奉旨提兵北出豫州。
景和十二年至景和十六年,卓少炎以卓少疆之名募建云麟军,执帅印征战北境,屡次冒名请旨,欺罔君上,瞒弄朝廷。
景和十六年末,卓少炎与郑劾相勾谋,计欲起兵谋反、以图大位,为人密告于大理寺卿吴奂颉,事败。
可如今英肃然先发制人,竟于此新帝即位之时,捏造诸般罪名以告卓少炎。
沈毓章岂能料到,英肃然为治卓少炎万死之罪,宁愿自折羽翼,将多年来亲附他郑劾、吴奂颉并送到断头台上。
沈毓章复抬眼,看向英嘉央,时竟无言。
英嘉央眉目凝重,问他道:“成王这般想要卓少炎命,定是恨极卓少炎。卓少炎在北境这五年,若无成王庇护,何以能成今日之大事?成王恨她,亦合情理。她当日若不曾背叛成王,必不会致卓氏惨殁如此。这般想来,成王表中所言卓少炎本欲谋反之事,只怕亦如她亲手弑兄般,俱为真事。而卓少炎年初未死却被贬流北境,这竟是成王对她心慈手软、网开面,其中岂非大有古怪。你当初因卓少疆坐通敌死罪而对父皇、对朝廷大失所望,殊不知卓少炎通敌事假、谋反事真。而你自北赴金峡关至今,从未听卓少炎对你提起过此事,她还有多少事将你瞒在鼓中,你有未想过?”
沈毓章不须她道,亦已想到这些。
大理寺卿吴奂颉挟此事以要郑劾,索取巨金,郑劾为自保,以珍宝万银馈吴奂颉,吴遂改卓少炎谋逆为通敌之罪,造假证以奏朝廷,诏卓少炎归京。
景和十七年元月,卓少炎归京下狱,“卓少疆”坐通敌死罪,吴奂颉以狱中死囚代其刑,卓少炎得以全命、贬流北境。
……
英肃然在表中还称,当时密告卓少炎谋反知情人本就是吴奂颉心腹,亦收受吴奂颉不少好处,故而在之后帮着吴、郑二人匿藏此事多时。可如今此人与吴奂颉交恶,恐自身性命难保,遂夜叩成王府,将前事种种告于英肃然,望能将功折罪。
此人不仅将诸事坦白,还上交足以证明卓少炎在过去数年间与兵部、大理寺重吏相勾结,同欺君、谋逆诸多证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