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纽约爱乐乐团都没有女性音乐家。在五六十年代,有两次聘请两名女性,其他时候女性数量都顽固地止步于零。但突然之间,事情发生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音乐家数量不断上升。
管弦乐队人员流动率极低。乐队组成是相当静态(总共有大概100名乐手),只要你被雇用,基本上就是终身制;音乐家被解雇是极其少见事情。所以,当这个管弦乐队中女性比例在10年内从统计学意义上0%增长到10%时,可以想见,这里定发生什不得事。
这件不得事就是盲试。[1]盲试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场诉讼后创立,顾名思义,招聘委员会和乐手之间有道隔板,所以无法看出是谁在试奏。[2]这块隔板产生立竿见影效果。到20世纪80年代初,女性开始占新录用员工50%。如今,纽约爱乐乐团女音乐家比例超过45%。[3]
只是安装块隔板,就把纽约爱乐乐团试音过程变成种优绩主义①。但这件事是个例外:对全球绝大多数招聘决策来说,优绩主义都是种有害神话。它为制度化白人男性偏见提供掩护。而且,令人沮丧是,尽管几十年来证据表明,这个神话很大程度上只是种幻想,但它显然在对抗所有证据。如果们想要消除神话,仅仅收集数据显然是不够。
但是,优绩主义是种神话——这个事实并不受人欢迎。工业化国家人们相信,优绩主义不仅是事物应有运行方式,也是实际运行方式。[4]虽然有证据表明,美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不同在于其优绩主义程度要低,[5]但美国人尤其坚持优绩主义信条,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里,就业和晋升策略设计越来越倾向于把优绩主义当作种现实。项针对美国公司调查发现,95%公司在2002年采用绩效考核(1971年为45%),90%公司实施以业绩为基础薪酬计划。[6]
问题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方法确实有效。事实上,倒是能找到强有力证据证明它们没用。项研究分析从美国多家科技公司汇总而来248份绩效评估报告,结果发现女性受到负面人格批评远多于男性。[7]女性被告知要注意自己语气,要退后步。她们被评价为专横、粗,bao、强硬、好斗、情绪化和非理性。在所有这些词中,只有“好斗”词也出现在对男性评估报告中——“出现2次,而且是在鼓励他们更加好斗”。更糟糕是,几项关于绩效奖金或加薪研究发现,白人男性薪酬高于表现相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